第一百七十九回太子心思(2 / 2)
“殿下也不必如此着急,以臣之见,您目前要做的是对内讨皇上欢心,对外与重臣结盟。”公孙敬不紧不慢的说道。
“如何结盟?父皇几番训斥于孤,还有那位重臣敢与孤结盟?”太子愤愤叫道。一想到金殿之上父皇毫不留情的怒斥,太子的面皮都紫涨起来,古往今来做太子憋屈到他这个份上的,他是头一位。
“殿下,臣记得太子妃的胞弟还不曾定下亲事,东宫之中侧妃良娣的名额尚有空缺,您膝下只有一位公子一位千金,也还单薄了些。”公孙敬慢条厮理的说了起来。
太子妃有四个弟弟,年岁相差不大,也都没有定下亲事,他不免皱眉问道:“公孙先生说是的哪一个,又可配何人?”
公孙敬笑着说道:“臣说的太子妃娘娘的嫡亲胞弟,安国公府的四公子唐明诏,四公子今年十二岁,与宣宜郡主正是佳配。”
“宣宜郡主?哦,你说的是萧灵,不合适。明诏虽是嫡出却非袭爵长子,如何能配的起郡主。”太子摇头否决了公孙敬的提议。
公孙敬却笑着说道:“殿下此言差矣,唐四公子自幼聪慧,才名广布京城,以十二之龄已经连中两元,臣以为以唐四公子的才情,必能创下连中六元的佳话,有何配不得郡主?”
太子妃的亲弟弟唐明诏,是天生的读书种子,自小酷爱读书,三岁发蒙,四岁便将三百千背的烂熟,五首能做岁,七岁便能写出锦绣文章,九岁考取秀才功名,得了县试头名,后又考得府试头名,若非去岁院试之时唐明诏因病未能参加考试,说不定他现在已经是连中小三元的元首了。
太子不知想到了什么,脸色变的有些阴沉,冷声说道:“明诏的婚事不急,且议议侧妃良娣人选吧。”
公孙敬暗叹一回,他做东宫洗马已经整整六年了,如何还能不懂太子的心思,只怕太子已经将内弟唐明诏当成禁娈了。这唐明诏不独才学好,相貌也极好,生的清秀可人,正是太子喜欢的那种类型。太子虽然只是在三年前见过唐明诏一面,想来也已经上了心,不过因为唐明诏在东门书院读书,从来不在外头走动,才让太子没有机会下手罢了。
“殿下,侧妃良娣的人选好定,可是宁亲王府是您首先要争取的助力,而宣宜郡主是宁亲王府唯一的女儿,若是您的内弟与宣宜郡主结亲,宁亲王府就算不支持您,在皇上眼中他们也会变成您的人。”公孙敬有心帮一帮素有才名的唐明诏,不想让他毁于太子之手,便再次建议起来。
太子双眉紧锁,半晌没有说话,公孙敬暗暗捏了一冷汗,不知道太子会不会大发脾气。
许是这些日子受了不少的挫折,这让太子成长了一些,太子并没有向公孙敬发脾气,只是冷声说道:“公孙先生的意思孤明白了,会考虑的。”
公孙敬暗暗松了一口气,忙说道:“您能考虑就好。”
“对了,信德钱庄之事有眉目了么?”萧淆一走,太子越发缺钱,而且入股信德钱庄之事一直是萧淆在暗中运作的,萧淆走的急,也不曾有所交待,所以太子只能将这事交给了他最信任的谋士公孙敬。
公孙敬摇摇头道:“殿下,那信德钱庄的东家点金公子神龙见首不见尾,臣实在是找不到他。”公孙敬是谋士,他长于出谋划策,并不擅长冲锋陷阵,对于太子交待下来的入股信德钱庄之事,公孙敬真是一个头两个大,才接手这差事一个月,他的头发都被愁掉了好几把。
“这点金公子到底是何方神圣,孤就不相信他还不出来了,公孙先生,你是孤的东宫洗马,行事不必那么畏畏缩缩!”太子知道公孙敬的处事风格,不免很是不满的抱怨起来。
公孙敬低头应了一声,心中着实无奈的紧,要他一个文人折节与商人打交道,这真是让他纠结极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