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岳麓书院:只有讲下去,才能出大师(1 / 2)

加入书签

岳麓书院:只有讲下去,才能出大师——答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到长沙旅游,两个地方必须去,一是马王堆汉墓,另一个就是岳麓书院。www.Pinwenba.com

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每天,源源不断的旅游巴士带来了游人的喧闹,扬声器中传出导游讲解历史的高亢声音,详解每一栋建筑的由来、每一处文字的深意。

从大门口,经过赫曦台、忠孝廉洁堂、御书楼,再到文庙。在文庙大堂的后门,有个一米多高的木栅栏,上有“游人止步”的牌子。推开栅栏,右面是明伦堂,二楼,几个学生正在听一位老师讲文物鉴赏。

在分区之前,经常有游客在窗外听老师讲课,听到入神处,还会情不自禁地登堂入室。

岳麓书院既是文保单位,又是湖南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承担着教学功能,有历史学和哲学等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的授予权。

中国古代书院有几千所,遗留下来的书院上百所,岳麓书院是现存修复最好、实用功能最强的书院。

2009年5月下旬,本刊记者专访了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

一、 岳麓书院模式

岳麓书院的工作人员由三部分组成,即教学研究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文物管理人员。

在岳麓书院大门南侧,有一个建筑工地正在施工,是修建中的“中国书院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教学机构、博物馆,都在同一地点,由同一批人管理运转。书院的老师称之为“三块牌子,一套人马”。

因此,在采访的几天里,朱汉民总是异常忙碌,行政、文物、科研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集于一身。

“文物部门一般由文化、园林、旅游部门管理,属于大学管理的还很少,我们的模式非常成功,很多书院(属文物局管辖)和大学都来参观。”朱汉民对本刊记者说。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把它总结为“岳麓书院模式”。

游客进入岳麓书院要买30元一张的门票,湖南大学的教师和学生则凭工作证和学生证自由进出。而且,他们的证件还可以免去进入岳麓山(公园)的15元门票。而其他学校则不能享有这一特权。

这是因为,历史上,岳麓山很大一部分是岳麓书院的组成部分,从建院到解放后,历经千年承袭下来,直到上世纪50年代土改时才被分割。

每天下午5点后,这里的教师学生也必须像游客一样,全部退出院子,一律不能在里面食宿,大门紧闭,仅留保安人员。

这里的旅游收入归书院所有,书院日常运转,包括科研和文物保护的费用基本上是自己解决。

一般的历史学和哲学研究所都是“清水衙门”,但是岳麓书院经济殷实,这种“造血功能”让在书院工作的人员都颇为自豪。

“我们已经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书院研究中心和资料中心。”朱汉民说。

正在修建的“中国书院博物馆”是岳麓书院主动向国务院提出的申请,2003年获批。

“一般带‘国’字头的(博物馆),都在北京。我们能坚持下来,成为国内外的书院研究中心,很不容易。”朱汉民说。

二、 把古代书院的传统和现代对接

岳麓书院现在硕士、博士加起来有100多人,主要有中国思想学术、典章制度、儒佛道与文学艺术、书院文化、湖湘文化等几个研究方向。

书院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还可以做兼职导游,为游客做讲解工作。

采访中,有几个即将毕业的硕士生来到朱汉民的办公室,要求把哲学硕士学位改成教育学硕士,以便找工作。

《瞭望东方周刊》:岳麓书院能在几千家古代书院中进入体制,现在还在发挥作用,什么原因?

朱汉民:晚清中国文化在与西学的对抗中逐步败退,学习西学,怎么学?开始有些学堂,比如船政学堂。晚清就出现了两套教育制度,即传统书院和近代学堂,但还是以传统书院为主。1901年光绪帝下了一道诏令,改书院建学堂,但是没有多久就夭折了。后来慈禧实行新政,在教育和工业方面甚至比光绪走得更过头一点,完全废除书院和科举,建学堂,实行西方的分科制度,分成文理工,延续到今天的就是当时的那套体制。

晚清改学制,很多书院都改成了学堂。现在的很多大学,追溯它的前身很多都跟书院有关系,四川大学是几所书院合并,浙江大学前身是求实书院,山西大学前身也是书院。当时的诏令是,县城的书院改成小学,州府书院改成中学,省城的书院改成大学,岳麓书院就是省城书院。

书院开始都是在山林里,读书人远离政治中心,清静,修身养性,最早的书院旁边都有道教的道观或佛教的寺庙,岳麓书院所在的岳麓山上就有湖南最早的寺庙和道观。白鹿洞书院和嵩阳书院也都在山林里面,但岳麓书院不同的是,它既是在山林里,又是州治所在,到了清代成了省会所在地,所以改制的时候,直接改成了大学。

《瞭望东方周刊》:岳麓书院在管理上相对湖南大学的其他学院,有没有相对的独立性?比如在学分设置和课程设置上。

朱汉民:没有,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属于体制内的教育,必须非常严格地按照学校的要求,设必修课、选修课,学生必须完成学分和论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