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2 / 2)

加入书签

记得有一位外语界的权威人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chomsky这位先生有很多长处,但善于表达,不在其列。我觉得,此话有失公正。这句话指的是chomsky的专业论文。专业论文讲究术语规定性的严谨,规律规则论证的严密,行内专家看起来觉得酣畅淋漓,行外人士则可能是一头雾水。专业论文是给专业人士看的,不是给一般读者看的。其实chomsky的语言风格还有另外的一面,我曾在美国亲聆chomsky的讲演,听讲的主要是现代语言与语言学系、哲学系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讲演非常成功,学理表述简捷明快,语言生动幽默,课堂上不时传出会意的笑声。可见,chomsky不但是语言学大师,而且也是语言表达的能手。80年代初,我在美国进修现代语言学,陆孝栋先生和邓守信先生都建议我先读哈佛大学出版的一套教科书,国内钱伟长先生对研究生谈学习方法时也强调“大学生要会读教科书,硕士生要会读专业论文,博士生要会敏锐地发现学科研究的前沿课题”。可见,教科书要简洁明快,深入浅出,专业论文要直接进入学理前端,切中肯綮,中外学者都认同此理。

这部书的语言风格,简洁明快,要言不繁,非常适合作为对外汉语专业进修教材,供广大对外汉语教师和专业学生阅读。另一方面,论题重要,观点明确,新意迭出,也是对外汉语学科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

(三)

这部书第三个特点是:以例述理,富有启发性。

这部书,内容上讲的是语法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写法上则非常注意用教学实例来说明教学方法的优劣成败,书中每讲一个道理,总是先展示一组教学运用中的实际例子,让读者自己感受和思考,然后再进一步提出作者的分析,总结归纳出教学的规律规则,很有说服力。这样的具体生动的实例在书中处处可见。例如,要讲对外国学生的“语法教学”不能变成“语法学教学”这个道理,作者先举出三种教学方法的实例,分别分析为“在学习者不自觉的情况下教语法”、“明确地教语法”和“讲语法学知识”。然后点明第三种方法违反了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本旨,不可取;第一和第二种方法的区别则在于“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的不同,要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从具体事例分析出发,条分缕析,把道理说得很透。又如,关于语法教学的内涵,书中提出了三个具体实例。第一个实例:不能说“他把酒没喝完”,要说“他没把酒喝完”;分析原因:在“把”字句里,否定词应该放在“把”的前面;从而总结出说话必须合乎汉语句法规律的道理。第二个实例:不能说“他把酒喝醉了”,要说“他喝酒喝醉了”;分析原因:在“主语+‘把’+宾语+动词+补语”这个句式里,补语在语义上应该是说明“把”的宾语的,最后总结出说话必须合乎汉语语义规律的道理。第三个实例:不能说“一条河在我家前面,一座山在我家后面,一个学校在我家东面”,要说“我家前面有一条河,(我家)后面有一座山,(我家)东面有一个学校”;分析原因:“汉语的主语应该是定指的”,最后总结出说话必须合乎汉语语用规律的道理。这样就把“三个平面”的语法分析理论和方法,具体而微,又清楚明白地给学生作了介绍。

这正是吕叔湘先生、朱德熙先生、胡裕树先生、张斌先生一直倡导的语法教学方法。

《庄子》为文,寓言十九,说理特别深透,可算是“中国特色”的理论文章的高标了吧。本书作者有意识地以例说理,深入浅出地引导读者进入理论分析的堂奥,也可以说是承其绪,得其风者也。

(四)

这部书的第四个特点是:在理论阐述中饱含着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经验。

书中对教学实例的展示,对语法现象的原因的探索,对理论规律的概括,对教学语法体系的阐述,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的原则的论述,对教学方法和方法论的评析,都是提纲絜领式的,并没有充分地展开。但是,这些论述都是对外汉语教师教学经验的结晶。作为一本导论性的理论著作,一部大学教材,引导读者自己细细体会细细琢磨,得出深切的理解。这是我国传统的“举一而反三”的启发式教学法。而这种教学法的背后,则是作者、教师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举例来说,书中说“我们认为,在初级阶段就应该有意识地凸显这类‘n1n2adj’的句子……让学习者逐步感知汉语中‘主题+评论’的格式,逐步感知‘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这一特点,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主题句打下基础”。这话说得多好,饱含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闪烁着可贵的理论光彩。

书中有许多章节都是用“设问—回答”的方式展开的,这些问题都是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尤其是领导学生进行语法训练时,经常感到困惑的问题。作者凭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一一作了明确的回答和分析。例如,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年’这样的错误?”作者回答:“这是泛化(过度类推)的结果。因此,有必要给学生提醒一下‘年’、‘月’、‘天/日’在用法上的不同,强调‘年’和‘天/日’的特殊性,以及它们与‘半’一起出现时的用法。”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之谈。提出这样的问题,对相当范围的教师学生而言,具有普遍的提醒意义。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陆俭明教授也曾经抓过这个典型例子,在《世界汉语教学》上特地发表过一篇短文《年、月、日》。

比较起来,这部书的前面几章和最后一章理论上更精彩些,中间谈方法技巧和相关问题的部分则更切合“怎样教语法”的主题,其中规律规则的概括和理论上的打磨还可以更进一步。但这些内容更接近于教学实践的需要,看似琐细的分析和论述都是长期积累的经验之谈,对广大对外汉语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参考作用和指导意义。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切合时需的好书,我乐见其成,我更乐见其用,乐见其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