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之烛原创】日本战国武家社会的制度(2 / 2)
因为信长和猴子的成功,归根结底是依靠的是“开国”、“贸易”带来的巨大财富,冲击了旧的封建耕战体系,以一种类似于中国的半集权流官制体制,建立了庞大的直领,压服其他封建领主。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与当时日本经济处于特殊的时期离不开的。对于任何中古国家来说,农业经济能够承担的基层管理者的数目都是有一个阈值的,地侍分封的体系,在长达数百年的裂变中,已经将经济发达地区的“隙地”填补得差不多了(在中国春秋,就是“野”),甚至出现了大量溢出于原有体制的人员(这一问题,江户幕府前期也一直头疼)。
这种脱离体制的经济和社会力量的大量出现,刺激了社会和经济的“虚伪活力”,“兵农分离”、“奉行制”等等脱离旧体制的组织手段不断地在各个武家被发明出来,就是对这种“活力”主动把握的表现。
但是,日本的农业、农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变革,仍旧是类似于18、19世纪俄罗斯所流行的“村社制”,控制和生产组织,还是中古的乡村自治,不可能迸发出超越时代的经济活力和供养更多的脱产人口。
所以,信长和猴子终归只能是过渡性的角色,类似于陈胜、吴广为汉帝国“驱鱼”,因为他们走得太远,这有点类似于恩格斯说的,革命总会比实际需要走得远两步,然后再退回来一步(原话记不清了)……他们中枢的力量完全是在旧的传统规则之外随心所欲,而旧体制下的大名们,则需要不断应对他们无限权力的要求,而这种权力又严重缺乏合法性,完全是力量对比带来的镇压。那么,为了改变力量而产生的蠢蠢欲动也就毫不奇怪了。
制度这玩意儿,不是手里拿着棋子随便摆弄,法度,规矩,需要他的合法性基础,乌梅现在做的这些,就是在历史上、血缘上找到了合法性基础。试想,如果这个东西不重要,老乌龟又何必千方百计地寻求源氏的出身,打出源氏的白旗呢?
最后,我举个例子:战国时代,多少传统血统贵族被打落在地。但是,秦统一天下之后,分崩离析,为什么蹦出来的起义军,最后经过整合之后,大股的几乎全是六国后?
别忘了,秦始皇早已把六国王室都迁入了咸阳,留在关东,只能是旁支。就是这些货色,搞出来多少反秦的义军?这就是社会认同和基础。
本书时代的日本是一个长达千百年的贵族封建社会,这种社会心理影响,又会是大呢?还是小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