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信(1 / 2)
寒风呼啸,树叶纷飞,凤鸣山更显瑟瑟寒意。<-》
慈安寺后三里处的小舍里,传来婴儿清脆细弱的啼哭声。
屋里升着大大的火盆,厚厚的毛毡挡着窗户外刺人的寒风。寻香和莲儿头上包着布帕各躺在里间厚厚的床榻上,两个婴儿并排放在一只大摇篮里。月鹃和程妈妈各自抱起一个孩子,递到寻香面前。
寻香解开衣衫,一边抱着个孩子喂奶。
莲儿脸色很白,声音弱弱地看看着寻香,“可惜我没奶水。苦了夫人同时奶两个孩子。”
寻香嗔道:“你早产一月,母子平安已是不易。好好养着身体重要。”
莲儿笑着看一眼两个孩子,点点头,“莲儿这辈子欠着夫人太多。”
程妈妈眼角潮湿,感激地看着寻香。月鹃怕她哭,连忙支开她,“程妈妈去看看汤药好没好吧。”
程妈妈提着长棉袍,掀开厚厚的布帘,走出去。
西边的厨房里,吴妈妈指挥着三个着一色蓝底细白花布袄的农妇,一人煎药,一人炖汤,还有一个正在做饭。
“汤药可好?”程妈妈对吴妈妈也是感激不尽,走进来厨房,说话的声音十分清细,语气很卑微。
吴妈妈点点头,指指桌上两个颜色不同的大碗,“青碗是莲儿的药,白碗是少***。你可别弄错了。”
“不会弄错。少奶奶一直用的白碗,莲儿用的青碗。”程妈妈小心地用木盘托起两碗药。
吴妈妈越来越精明,穿着厚重的暗绿长棉袍,眼神却越来越精亮,顺口问一句,“少爷和小姐又饿了吧?”
“正是。夫人已经在喂奶。”程妈妈答道。
吴妈妈笑起来,眼角堆起几道鱼纹。“还好夫人福厚,生下孩子第二天就出奶水,还充足得很,不然两个孩子只能喝米汤汁。”
程妈妈欠欠身,端着药出了厨房。
寻青从院门外进来,后面跟着个穿褐色布袍的年轻尼姑,“程妈妈,给夫人和吴妈妈说一声,慈安寺的主持派人给两个小孩送礼物来了。”
吴妈妈在厨房里听到说话声,急步出来。笑盈盈地迎上前,向那尼姑拱手道,“前几天你们才给我家夫人送了护生符来。如今又来送礼物,有劳净慧主持费心,劳妙心师傅辛苦了,这大冷的天儿,从寺院里过来要走好几里的。”
妙心走上台阶。
吴妈妈对厨房里喝声。“上热茶来。”带着她走进堂屋。
“这是大家为两个孩子连日赶制的百福衣,用的是平日人们捐给寺里的各色布匹缝成,净慧主持用净水有在里面画过消灾吉祥符。”妙心坐下,取下肩上的布褡,取出两套婴儿衣服,果然是用各色布块缝成的衣帽。原本寻常的布块,因为缝得精细整洁,看着五颜六色的象花衣裳一样好看。
“唉。真是辛苦大家了。”吴妈妈感激地摸摸小孩子的衣服鞋子,啧啧称赞,“想不到你们的针缝这么出色,摸着好柔软,一个线头都不见。”
妙心笑道。“在家时都学女红。出了家,女红仍是大家的拿手活。寺里赠送给香客们的吉祥帕。都是大家一针一线亲手缝的。”
吴妈妈点点头,“寺里的师傅真是功德无量。”
“我不耽搁了。待两个孩子满百天时,主持说了,让你们带着孩子去寺里,要给两个孩子做法事加持。”妙心闻到厨房里飘来香香的鸡汤味,双手合十,默念几声佛号。
一个农妇这时端着茶进来。
“唉。我们是俗人,饮食习惯脱不了俗,有辱师傅的清净。你连茶都还没喝一口,就要走?”吴妈妈歉意地道。
妙心笑一笑,“要过年了,这几天上山来还愿的香客颇多,我得回去帮忙。”
吴妈妈爽快道,“既是这样,不留你。我送你出去。”
妙心向那农妇颔首一笑,勾着头往外走,那农妇恭敬地低下头。吴妈妈把她送出院子,看着她穿出竹林,上了一条绕山而下的青石路,妙心回头看看她,挥下手示意她回去。吴妈妈远远地点点头,突然妙心在一块嵯出去五六米的崖边停下脚步,看着远处。
吴妈妈敏感地跑上去,站到她旁边,两人盯着半山上有一匹快马沿大道上来。
“是寻飞,定是家中有信来。”吴妈妈笑道,猜着谷老太爷和老太太一定在信上又说了许多高兴的话。
妙心念声佛号,大步往另一条小道而去。
吴妈妈站在崖边,等着寻飞上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