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借尸还魂(1)(1 / 2)

加入书签

要说现在的王爷,还真没想象中的那么权倾一方、只手遮天。

明成祖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前,也曾是一位亲王,分封于燕京,是为燕王。

在他之前,亲王的权力还是很大的:不但可以管理藩地的军政、民政、经济,其王府的亲兵更可多达数万人。甚至,还能够调动指挥当地的驻军。

朱棣之所以能够起兵夺权,其原因便在于此。

然而,当朱棣从侄子手中取得皇位之后,由己思人,已是清楚地认识到:亲王若是手握重兵,势必会威胁到皇权的稳定。于是,他便发布了一系列命令,收回了亲王的军权政权。

此后二百余年,这一政策被历代皇帝不断贯彻强化,到了天启崇祯年间,亲王们不但各种权力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就连人身自由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今的亲王,更像是一个被无限期羁押的囚徒,而王府所在的城市,便是他们的监狱。没有朝廷的允许,别说是离开封地,甚至连出城扫墓也是不行。

当然,亲王们的经济条件还是相当不错的。自身的********,加上历任皇帝的慷慨赏赐,造就了一大批阡陌千里的豪富亲王,使他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地主。

但是,也有例外。

由于朱氏子孙数以万计,其中也不乏家道中落、只能依靠国家俸禄过活的亲王郡王。一旦地方财力拮据,无力供养,他们的日子就变得极其艰辛,甚至还会有沦为乞丐者。

这是事实,绝非耸人听闻。

在这种情形下,当晋王朱常浔听到亲信“壁听”而来的可靠消息之后,理所当然地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自己虽然是个亲王,顶着个“世袭罔替”的帽子,但天下间的亲王郡王海了去了,便是被贬为庶人的也不知凡几。若真是触了皇帝的霉头,说不定哪一天,自己也落得个没下场那也是不无可能之事。

更何况这样的事情,之前已经有过前科,要是再因为同样的问题而惹恼了皇上,恐怕,就不仅仅是斥责几句那么简单了。

叔父?朱常浔苦笑一下,自己这个所谓的叔父,也不过是族谱中的一个名字而已,吓唬官员百姓倒还管用,要放在皇上那里,那可什么都不是!

不过,若是就这样软趴趴地俯首帖耳,任人宰割,朱常浔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甘心。就算斗不过皇上,但那个小小的督抚,还是可以斗上一斗的!

毕竟,这可是几代人辛辛苦苦的积累,是要传诸子孙后世的,岂能被他这几句话一说,便轻轻易易地拱手让人?

可是,怎么个斗法呢?

显然,武力是不行了,那就只有谈了。

既然要谈判,就要选择一个最为有利的切入点。朱常浔仔细权衡之后,终于决定——就选魏敏了。

而魏敏,却是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已经成为双方势力争夺较量的战场。更为可悲可叹的是,虽然他是战场,但双方却并非在为他而战。

事实上,这就是一场打着维护权利的旗号进行的以争夺利益为最终目的的战争。

不过好在的是,魏敏对此似乎也不怎么在意了。

经过一天两夜在死囚牢中的暗无天日般的痛苦生活,他已经从最初“假传圣旨、胆大妄为”的暴怒,变为了“此仇不报,誓不为人”的愤懑,进而又有种“虎落平阳被犬欺”的郁闷,再到“落草的凤凰不如鸡”的无奈,最后,已是感悟到“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的悲哀。

在那里,他也终于体会到,在一个没有希望,也没有尊严的世界里,人性会变得怎样的卑劣与疯狂。他甚至还能隐约地理解到:乱民,到底是因何而叛,而叛乱,又为何会一点就燃。

当百姓像狗一样被肆意奴役乃至压迫到一无所有的时候,当生命已经卑贱到了如蝼蚁一般毫无意义的时候,也只有通过加入叛军,他们才能找回些许生存的希望与做人的尊严。

别说他们了,就是自己,假如现在有人以自由与体面相交换的话,自己也愿意参加贼军。

怀着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情,魏敏,再一次站在了杨天义的面前。

从头到脚,他已经看不出一点儿曾为二品大员的样子:披头跣足,鼻青眼肿,衣衫尽碎,满身血痕。

但是,他仍然站立当场。

这已经是他唯一可以感受到自尊尚存的方式了。

而杨天义,也并未让他下跪。

在他眼里,魏敏已不止是一头没牙的老虎,而且还是一头没有任何威胁的驯兽。对于这样的人,赶尽杀绝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某种途径,可以为我所用。

而这一途径,正是杨天义所说的那条“鬼计”——借尸还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