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韶光换了人心(1 / 2)

加入书签

前院后院接二连三的有事,这个年可想而知是过的不怎么样。

本宗跟族里差不多是明摆着闹翻了,又要过了年后的三月里才出孝,所以年节也十分冷清。

但不管怎么说,年是过去了。

元宵节后,虽然西凉的春天来得晚,这时候还是冰天雪地,但想想两个半月后就要出孝,届时做事说话都不要像现在这样束手束脚了。众人还是觉得隐隐松了口气。

可也不是全没烦心事,沈舒颜因为心情的缘故恢复得很不如人意,苏鱼荫暗藏的身孕也因不慎动过一次胎气、好不容易才瞒了过去。

这两件且不论,帝都霍、顾、裴、邓等几家驱苏,不但直接改变了中原的格局,更让打着坐山观虎斗主意的沈家有点措手不及。

苏秀茗跟苏秀葳都不擅长处置政事,他们更擅长带兵。所以沈家借口狄人有死灰复燃之势,撤回西凉后,意图独揽大权的苏秀茗就觉得忙不过来了。

虽然说霍照玉夺情起复是有卫家的手笔在里面,但苏秀茗当时若想架空霍照玉却也不难。毕竟数十万大军在京畿。

问题就在于苏秀茗手底下根本就没有能够总揽朝政、哪怕这时候所谓的大魏朝廷真正能够辖管的地盘已经就那么几个州、有几个中间还隔着起事乱民了。

……苏秀葳手里倒有这样的人才,就是邓老夫人她们牺牲为代价保下来的那批人里的。

但这批人遵从苏屏展的意思,那是铁了心扶持三房上位,苏秀茗怎么会给他们机会?

所以从苏秀茗来看,霍照玉能干得好,那还不如让霍照玉来呢!一个世家出身的驸马而已,皇权已经名存实亡,霍家哪能斗得过他们苏家?

再加上霍照玉是连妻子安吉长公主还有膝下幼子都带到帝都的,在苏秀茗看来,这是连人质都送来了,那就更让他放心了。

是以起初由于他是卫长风举荐,苏秀茗冷落他一番后,发现他确实颇有才干,跟卫家也没太大瓜葛,像是卫长风漫不经心之举一样,也就放心的把政事渐渐移交给他了。

而霍照玉不但会做事,也会做人,他为人谦逊知礼,涵养极佳,又懂得进退……霍家两位公子的好脾气好口碑,是当年经过世家中的奇葩顾乃峥鉴定过的。

苏秀茗又认为他这样的人对自己没威胁,是以发现霍照玉可以替自己分忧后,索性继续从幸存的世家子弟里挑人主持政务。好使自己腾出手来,以京畿为大本营,四下平定民乱,抢夺地盘。

于是霍照玉给他先后推荐了帝都顾氏的顾乃峥——这位是帝都沦陷时外放幸免的;顾乃峥的庶弟顾夕年;及这二顾的妹婿裴忾;还有闵家的闵思善、邓家邓宗乐、周家周见原等人。

除了端木无忧被驳回外,霍照玉推荐的其他人都被急于从政务中脱身的苏秀茗允诺了。

这也是苏家内斗,苏秀茗不肯放心族中擅长政事却支持三房的人才,宁可信任外人……就好像卫长嬴放着沈家诸多家生子不用,偏偏请了个曹红儿来给自己照看次子一样。

只不过沈舒燮虽然是沈藏锋夫妇的心肝宝贝之一,到底是个小孩子,又不是嫡长子。他即使被曹红儿怎么了,一般来说还影响不到整个沈家的根基。

可朝政么……

苏秀茗自己有点重武轻文的看法,再加上其父苏屏展虽然处政手段圆滑,然帝都沦陷之下,苏屏展毕生智慧却也没能救下自己。最后还不是两大边军赶到,才收复了帝都与燕州?

所以苏秀茗明知道霍照玉等人日益交好,把朝政打理得滴水不漏,也没放在心上。

他是这么考虑的:一来是一力降十会,这些人处政再厉害,性命还不是捏自己手里?二来霍照

玉自己很年轻,他推荐的也全是年轻的世家子弟,好多人还是父母长辈都在沦陷中遇难,没有长辈在后面扶持或出主意,只能靠自己的。

苏秀茗觉得这群世家子弟,论家势比不上苏家,论年纪比不上自己。无非会些案牍之事而已——苏秀葳跟苏家其他人倒是劝说过他好几次,也提出至少在关键的地方安排些个苏家的人。

可苏秀茗又担心苏秀葳想阴自己。

总而言之,这种建议就不了了之了。

但若只是把朝政给霍照玉等人掌握了,问题倒还不大。

除非是有其他人把京畿打下来,不然霍照玉等人是不会也不能拿苏家怎么样的。

问题却在于苏秀茗去年年中同意了霍照玉筹建禁军的要求。

当时因为发生了几起不太好的案子——数十万青州军驻扎京畿,都是青壮士卒,离家日久,哪能没点旖念?虽然说兵灾过后,没了依靠的良家女中许多都沦落为暗娼。可相比数十万大军,哪怕当时分兵去支援东胡了一批,剩下来的仍旧不是娼妓能够招呼得过来的。

苏家内斗,忙着笼络军心都来不及,这种“小事”,不管苏秀茗还是苏秀葳,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结果把青州军给惯坏了,他们逼良为娼、强抢民女,也还罢了。

最后竟有胆大包天者,把主意给打到士族里去了。

之前说过了,帝都之内,除了皇宫外,几乎所有的豪宅都被焚毁。以至于原本在帝都中过着钟鸣鼎食生活的士族,在帝都收复后,只能暂时住到城外别院里去。

这些别院大小规模当然不能够跟他们的主宅比,防御当然就更不能比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