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战役部署(1 / 2)
叶剑英总参谋长见晋察冀军区干部对新的战略渐渐鼓起了信心,走到墙上挂着的雁北地图前开始介绍战场形势进行战役部署:鬼子对我华北冀中、山东根据地向心攻击失败,损兵折将被迫收缩兵力巩固交通线,只有张家口一线在我军主动收缩下顺利实现战役企图。
杉山元知道晋西北军区主力进入冀中平原,晋北相对空虚,进攻中接连突破我军阻击,让他错误地以为我军在平原地区守备松懈,无法形成有效拦截。为了继续扩大战果同时制造华北鏖战的表象掩护华中用兵,他把华北战局的突破点选在晋察冀地区。
据军情局综合情报显示,目前聚集在张家口一线的鬼子有26、32师团,混成第2、15旅团、骑兵第1、4旅团、重炮第7旅团、航空兵轻轰炸机第60战队、铁道守备队四万五千多人,汉奸蒙奸满奸武装两万余人,统一归蒙疆军司令后宫淳中将指挥。
与此同时关东军加派了两个铁路守备队接手平张铁路沿线防守,留守铁路的32师团部队已经陆续归建,北平的36师团一万五千多人昨日进入南口有向西支援的可能,打通平张线后日本国内调来的后备兵员、作战物资源源不断运到了宣化、张家口,敌军力量得以加强。
总部判断杉山元、后宫淳集重兵于此显然不是为了加强张家口的防御那么简单,六万敌人无疑是一支战略进攻部队,其目标无非是北上攻击集宁进犯绥远亦或是西进占领大同。
台下众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乖乖,当初晋西北、晋察冀两家主力尽出,十万正规军五万地方军分散在三个战场伤亡近两万才挡住火力一般15000人的26师团。全歼陷入重围6000人的第2混成旅团,攻克4000多鬼子铁路守备队、宪兵队防卫的大同光复晋北。
如今六万火力强大机动性强有飞机掩护的精锐鬼子突击大同还真不是只剩晋察冀一家的八路军部队能阻挡的了的,光兵力就超过了晋察冀主力部队,重装备更是超过晋察冀数倍。难怪总部要把几只精锐部队调来大同,杉山元、后宫淳是把晋察冀军区当成软柿子要捏捏。
受到敌人蔑视对任何一个军人来说都是耻辱的,难堪、愤怒的宋时轮、邓华等坚决请战要求率部阻击,让杉山元知道晋察冀八路军的厉害、碰个头破血流。
叶总抬手让几个师长平静下来,微笑着说:杉山元急于扭转败局,选择了对我们影响重大的晋北作为胜负手显示出一定的战略眼光,也做了充分战役准备。形成了强大的突击力量。
搁一年前这样的重兵集团在中国可以纵横数省,打破几个军的防御,我们也只有让路的份,现在不同了!不客气的说鬼子这点兵力想要实现北上西进的任务只是他的一厢情愿。
尤其是北上集宁不仅路途遥远、地形复杂还将面对善于防守的傅作义第七集团军坚固阵地的阻截,即使突进乌兰察布天天喊着要上前线的王树声也会带着李聚奎机械化军和晋绥空军部队迎头拦截。后宫淳不会愚蠢到选择这条进攻路线,他的攻击目标是大同。
理由是张家口距离大同距离较近。中间基本都是河谷平原有利于鬼子兵力机动和火力发挥。却不利于我军防守。重要的是占领大同就切断了绥远与山西之间的铁路运输线,限制我们的物资和兵力调动,在我们两大工业基地边缘建立起空中袭扰基地和进攻出发阵地,一旦华中华南攻击得手他们可以腾出精力调集重兵北上绥远南下太原。
所以大同比集宁地位重要而且易于进攻,后宫淳、杉山元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准备冒险一搏,吸引我军在河谷地带层层拦截凭借优势火力和机动能力摧毁我有生力量。这样的战术安排很直接、很有效、很凶猛,用他的长处陷我们于被动、失败的境地。
咱们东进刚到太原,王靖国19军李服膺61军傅作义35军就在雁北依托坚固防御阵地阻截东条英机察哈尔派遣军两个旅团对大同的进攻,结果61军7个团在天镇东面遭到11混成旅团的攻击。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打击下惊慌失措一战即溃,门户大开。
侧翼的19军闻讯不战放弃阳原,害得在大同的傅作义35军、丰镇的门炳岳、何柱国两个骑兵军孤掌难鸣,加上第五师团进入蔚县、广灵形成侧翼压力,守军各部纷纷退回雁门关。
如今杉山元想让历史重演,拿八路军做他加官进爵的垫脚石,我们应该怎么做我想大家都明白,如果任由后宫淳拿下天镇、阳原、大同,我们就和晋绥军、**没什么两样,一年多辛辛苦苦积累的胜势将付之东流,无数烈士用生命换回来的根据地将再次沦陷,八路军空有强大的兵力、众多的装备依然是只会钻山沟、偷鸡摸狗的土匪流寇。
在座各位肯定不希望收获这样的苦果,八路军也不可能轻易放弃祖国的土地,那么就剩下一个问题,怎么打退蒙疆军的进攻!只会拼命肯定是不行的,**在各个战场也很拼命老本拼光了结果还是不停地后退,必须通过灵活的战术、整体的战场布局弥补实力的不足。
有人会说把敌人引到山区里去消灭,这样的话就限制了敌人的长处发挥出我军的优势,我也想这样可后宫淳肯定不去,形势逼着我们必须在平原河谷的野战防御中寻找胜机。
总部之所以要求军区部队进入河谷平原组织野战防御不是看不到敌人的险恶和优势,不是要把晋察冀军区推上刀山火海,而是相信经过将近两年战火考验的晋察冀军区在总部兵力的支援下,在晋绥、冀热辽军区的策应下有能力、有实力粉碎敌人的图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