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南国故人(1 / 2)
对八路军既羡慕又恐惧、想学又做不到的蒋先生真是想不通短短两年**会有这样深刻的改变,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着不伦不类却在默默地改变着自己的处境、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与混乱的国统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社会有序、百姓粗安、工业起步、军队强悍。
难道党国干部将领真的就无法效仿包头走向秩序、安定、发展吗?面前的顾祝同、邹文华、刘建绪、上官云相、韩德勤等地方大员,一个个上过私塾、正规军事院校毕业、外表英武不凡可内心里私欲熏天以至于境界有限,除了升官发财从没想过改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为官理念,实实在在地替浙赣边的军民想想怎么摆脱困境、赢得胜利。
唉,指望不上这帮人了,早知道八路军在陈海松的点拨运作下这样发达,就不该把他打发到苏联去流放,这小子是不同于那些死硬的共党分子的爱国家的年轻人,思想或许另类、性格或许冲动、语言或许激烈,可确属真知灼见、有益于国家、有益于**。
可惜自己不够理智、不够宽厚,对他的建议充满疑惑,犹豫至今没有落实,国统区依然如故拉大了与**的距离,也冷了这个年轻人的心,主动离开了国统区,连续发表谈话抨击政府作为发泄对政府的不满,虽然大使工作卓有成效可要是再请他回来就难了。
后方建设委员会才成立多久就开始爆出贪腐丑闻、各部门争资金、争主导权,就连眼高手低的平民将军冯玉祥也不甘寂寞提出诸多空洞虚幻的计划想重回中枢,姻亲孔祥熙、宋子文想借助英美发展家族实业。张澜、贺国光想发展地方民生经济。朱家骅、张群想发展国家基础工业。陈诚、白崇禧等则倾向于发展军事工业,都想分一杯羹,吵得不可开交。
一步一步慢慢来吧,中国传统积淀太深,观念的改变绝非一朝一夕可成,陈海松已经开始了社会的改良,国府也不会停滞不前,等赶跑了小鬼子大后方也要彻底整顿。不行就任命陈海松当后方建设委员会的常务副总指挥,放手让他领导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建设。
带着郁闷离开混乱的第三战区来到华南第四战区蒋先生再次感受到**部队的懦弱,好在威逼利诱之下,余汉谋答应启动夺岛战役,一场师级规模的小战役也不需要他太费心,把指挥任务交给杨杰、把忘了主子是谁的王俊打发到洛阳去当高参乘车亲临惠阳。
此次渡海作战的关键是空军的全程支持,而天河机场的第九大队力量实在弱小,就那六架飞机还有三架缺乏备件无法升空。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飞虎师留守华南的独立飞行团,虽说是一个团和第九大队相同编制,可下属着一个战斗侦察机中队9架、一个战斗机大队2架、一个轰炸机大队9架。算上两架可以用于轰炸的运输机,数量超过0架。
驻扎以来一直在海岸线外对海侦察。对窜扰广州、潮汕的敌机进行截击,击落击伤了十几架敌机,是广东沿海的空中长城。但他们属于八路军空军的直接调遣,第四战区无权指挥,蒋先生不得不先给八路军总部、八路军空军司令薛云龙去电协商调用独立飞行团战役配合。
他听说高卫东招收了大量学生、华侨,既培养飞行员又训练地面部队,很不放心。他要亲自去走到哪就扎根在哪、发展壮大到哪的八路军部队的基地,他们的真实实力、真正的目的和管理方式,对他们的存在做出正确评判,别我还没得到却被八路军抢了去。
惠阳县城门外,蒋先生很高兴地与军军长李玉堂、副军长赵定昌、惠阳县长兼自卫团长吴勤、参谋长曾生等人见面交谈,感受到这里的抗日气氛十分浓郁,中央军斗志昂扬、自卫军训练有素,让接连在三、四战区窝火闹心感到沮丧的他到了希望、增加了底气。
蒋先生与**将领简单见礼后,很开心地抓住44岁挂着上校领花的吴勤的手,长久寒暄。他自年开始到26年九年间多次见过豪爽不羁的吴勤,十几年后再次相见都已是人过中年、华发染鬓,把手相望难免唏嘘不已。他激动地向白崇禧、林蔚、李玉堂等人介绍。
“吴县长是广东著名拳师、先总理的卫士长,救过先总理的命,是党国的元老,北伐时期在广州学习工作,带领佛山乡团配合黄埔军校参加了平定商团的战斗,是党国的功臣,此后因为政见分歧远去南洋,抗战前回到国内组建民军重新回到党国怀抱,介石高兴莫名。”
身材不高敦实孔武的吴勤忙自谦:“吴勤一介武夫追寻孙先生富民强国理想,历经政局变幻蹉跎半生,哪里敢当元老功臣,介石兄坚决抗日、大义犹存、重返南粤、激励部属,让两广民众充满必胜信心,我等民军于公于私都不会容许日寇轻易踏上岭南土地。”
“难得吴县长有此雄心,人过中年、抛家舍业组织民军,爱国之志感天动地。惠阳地处广州潮汕之间、濒临大亚湾,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虽然有**驻扎,没有你们的支持也是不行的,一路过来我到各村都修了防御工事、有民军站岗放哨、社会安定,很是难得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