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唯有抢先破布局(1 / 2)
第一百九十章 唯有抢先破布局
2018-04-15 作者: 林半峰
第一百九十章 唯有抢先破布局
阳城在颍川郡治所阳翟西北,背依嵩高山,城外颍水环绕,地形非常有利于防守。而从阳城再往西北数十里,便是一个重要关口——轩辕关。过了轩辕关就离洛阳不远了。这里聚集了不少当初从关内逃难的大族百姓,人口繁密,民风彪悍。
赵俨来此募兵后,得到了不少世家大族和豪强的支持,短短数十日便募到五千余步骑,再加上壮丁民夫,足有一万余众。本来赵俨募得人马之后便要往许都而去,没想到形势变化太快,荆州军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迫使曹洪放弃许都。如此一来,赵俨只能改变原来的计划。
荆州军在攻入许都后便分兵攻略颍川郡内各城。首先是许都附近的长社、新汲等地望风而降,紧接着甘宁所率人马毫不费力的攻占了阳翟,并由刘虎率领两千步骑轻取阳关,之后沿颍水逆流而上,直扑阳城。
刘虎自领兵讨伐郡内各城以来,几乎没有遇到过什么像样的抵抗,因此多少有些轻敌大意。虽然得到了特卫营的情报,知道赵俨在阳城募兵之事,却觉得没什么可担忧的。认为只要自己率兵攻到阳城城下,赵俨即便不投降,也会带着军民逃走。
在这样的心态之下,刘虎焉能不败?好在随后甘宁领兵赶到,才没被赵俨所部一举消灭。饶是如此,也损失了五百余人马。
刘琮得知消息后,依军法对刘虎降职罚俸,使得荆州军中有些同样飘飘然的将校们,顿时为止凛然,收起了对曹军的轻视之心。
军事上的偶尔失利其实并不是刘琮最担忧的。赵俨利用刘虎轻敌冒进,以众击寡设伏取胜,固然使得荆州军扫平侧翼,保障后路未能按照原定的时间完成。但在刘琮看来,这背后所说明的东西,才真正值得自己重视。
抛开赵俨的个人能力不谈,他之所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募集到大量愿意从军的人马,首先要归功于那些选择了支持他的世家大族和豪强。事实上选择支持赵俨,还是在支持曹操。这说明曹操这几年的统治已经获得了许多世家大族和豪强的支持。
从关内逃往豫州的世家大族、豪强百姓,如果不是因为曹操的治理政策,恐怕很难在豫州立足。这是双方合作的基础,也是这些饱受战乱之苦的大族豪强和百姓,支持曹操的主要原因。
那么难道说荆州就不能提供同样的条件,或者说更加优厚的待遇吗?刘琮相信这些人绝不会毫无所知。既然知道,就必然会有对比,在有了对比的情况之下,仍然选择曹操而不是自己,这其中必然有各种方面的原因。
是荆州新政的原因吗?刘琮认为或许有部分人会因为对新政不了解,而产生抵触抗拒之心,但他也绝不会因此而对新政进行根本上的改变。毕竟荆州能够发展到今天,新政功不可没。
由于荆州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打破了佃户对豪强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势必会引起保守派的反对和攻击。这一点刘琮心知肚明,但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更多的人有了生存保障,更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对于保守的世家大族和豪强地主,刘琮以前的态度是非常强硬的,盖因那些人在乡间影响力巨大,严重阻碍了新政的推行,成为刘琮的绊脚石。尤其是在南阳时,新政初行,优势未彰,更成为很多人攻击刘琮的理由。在那种情况之下,刘琮唯有行雷霆手段以取保新政推行。
然而现在的情形,又和当初在南阳时,有所不同。
豫州世家大族还罢了,毕竟很多早已依附于曹操,可谓休戚与共。而这些自关内迁徙而来的大族豪强,其实与曹操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或者说忠诚度远不如颍川本地文士集团那么高。
他们之所以选择与刘琮对抗,无非是担心豫州被刘琮吞并之后,刚刚安定的生活又要变得动荡不安,无法在当地立足。或者是认为曹操的实力足以与刘琮相争,只要曹操率领大军返回,未尝不能夺回许都。
以荆州军当前的实力,攻破阳城并不难。然而这些大族豪强很可能不断叛乱,甚至会影响到已经被攻占的其他地方。如果一味镇压,势必会引起更加强烈的反弹。不过对他们也不能太过妥协,这其中的度并不好把握。
刘琮担心甘宁采取过激的手段,为此专门亲笔写了一份书信,由信使送去。在信中刘琮告诫甘宁“勿以屠戮为快”,同时也提醒甘宁对那些抗拒到底的人“诛其心重于斩其首”,说白了就是宽柔并济,分而治之。
到了十月中旬,在甘宁亲率三千精锐的进攻之下,赵俨所部伤亡惨重,不得不放弃阳城,自轩辕关退往洛阳。甘宁所部追至轩辕关,苦战三日,终破此关。至此颍川境内,再无大的抵抗。即便有些零星曹军残部骚扰,也不足为虑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