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暗流涌动人心异(2 / 2)

加入书签

曹洪越想越绝望,直起身子咬牙道:“令君,不若携天子出奔向东,与夏侯将军会合!”

“不妥!”荀彧和程昱异口同声道。

荀彧摇头,对曹洪说道:“如今刘琮虽然兵围许都,却按兵不动,若是出城而走,只怕反倒会激起他的凶性。”

“战又战不得,走又走不得,到底该如何,请令君示下!”曹洪烦躁地说道。

荀彧苦笑道:“为今之计,唯有一个拖字了。且看王粲明日上朝如何说吧。”

“那要不要先进宫向天子说明此事,也好让天子不至于做出什么不明智的事来?”曹洪有些担忧的问道。

“呵呵,那倒不用,天子聪慧,自有明断。”荀彧这点信心还是有的,只要王粲不闹出别的幺蛾子,明天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和荀彧等人预料的差不多,王粲在觐见天子的时候,奉上以刘琮名义所写的《陈情表》,大意无非是咱们哥俩本是一家,如今天子你落难蒙尘,俺瞅着实在难受,特意请示过父亲之后,前来许地迎接你去襄阳,以后咱们兄弟一起,扫灭逆贼,光复汉室。至于为什么带兵前来,那是因为路途遥远,而心怀不轨的逆贼太多,为了天子的安全起见,不得不如此,惊扰天子的罪过,臣一定会在相见之日当面谢罪……

与《陈情表》一同附上的,还有鲁恭王刘余这一系的宗谱,这意思再明显不过了:你看,没骗你吧?

天子刘协今年虽然才十七岁,却从小就历经苦难,这些年被董卓及其余部折腾的死去活来,也养成了他与同龄人相比,更为成熟沉稳的气质。这种气质再加上他俊美的容貌,更显雍容。

虽然来到许都之后仓促之中并未新建宫殿,但帝王的威严总算在文武群臣的拥簇下,有了那么几分森严气象。

“骁骑将军的来意,朕已知晓。”天子在御案后正襟危坐,听完王粲深情并茂地读完《陈情表》后,从容说道:“然则将军无旨兴兵,非人臣所为。朕在此间甚好,无意他顾。”

王粲一听有些愣怔,这和都督预想的可不一样啊?不过他反应很快,当下躬身道:“臣等此举,实属无奈,望陛下念在臣等苦心,恕臣之罪。”

天子很大度的一挥手:“罢了,汝等公忠体国之心,朕不怪罪。”见群臣在殿下交头接耳,彼此窃窃私语。天子又道:“如今国事艰难,将军当与曹公同心戮力,共襄义举,不可再起刀兵,使得诸公惊忧,朕心亦不自安。”

饶是王粲机敏善辩,这时候也只有唯唯而已。毕竟现在曹操还没有表现的太过跋扈,让王粲想攻击也无从下口。

荀彧见状,心中总算踏实几分。

这可不是我们拦着天子不让离开,而是天子自己不愿走。刘琮啊刘琮,看你还有什么借口?

对于天子的应对,其实荀彧是有所预料的。

毕竟颠沛流离了这么多年,建安二年的时候甚至几次被追兵围困,百官惨遭屠戮,天子到许都这两年过的很舒坦,对于曹公更是颇为倚重,如今又怎会跟你去襄阳?

然而或许是为了安慰刘琮,天子还是亲口承认了刘琮汉室宗亲的身份,称为皇兄。这让荀彧颇为不乐,却又无可奈何,毕竟人家的宗族谱牒可都是真的,论起来还真是这么个关系。

罢了,不过是个虚名而已。荀彧在心中如此安慰自己。

和他抱着同样心思的,还有程昱、曹洪等人。但是另有一些人,则有了别样心思。

这些人多是随同天子一起到许都的。彼此往来,隐隐与曹氏集团相抗衡,内中以卫将军董承为首。他们的目的,荀彧很清楚,无非是为了争权罢了。

对此王粲也看得非常清楚,当然他抱着欢迎的态度,与那些前来示好卖好甚至行贿的高官们虚与委蛇,勾搭的不亦乐乎。

王粲的态度很明确,天子是受小人奸臣蒙蔽,我家都督断然不会就此罢休,一定会将天子迎至襄阳,以“亲贤臣、远小人”。

对,这话可是我家都督亲口所言,诸位,一定要帮我劝劝天子啊。

曹公?哎呀曹公当初在宛城惨败给我家都督,那可是世所共知,您没听说过?

荆州好啊,襄阳更好了,物产之丰富,民风之淳朴,在当今这个乱世,上哪儿找去?

对对对,我家都督说了,欢迎诸公随同天子前往襄阳。

放心,您可是关内侯,上哪儿也少不了你的俸禄不是?愿意领兵?可以啊!南阳军十万人马,您能指挥多少?

哈,您也听说过亮剑酒?对啊,这次就向天子贡献了数坛。啧啧,那可是南阳特产,别说普通人,便是军中将校,都难得弄到。不过我可是主簿,总会有办法的。

口才极佳的王粲,将本就人心惶惶的许都城,搅得愈发暗流涌动。觐见天子之后,才不过两天时间,荀彧就实在看不下去了,找了个借口将他和韩嵩礼送出城。

和王粲等人同行的,还有太常杨彪和将作大匠孔融,这两位是奉旨来劝说刘琮退兵的。

“天子这是什么意思?”刘琮有些摸不清楚状况,在未见杨彪和孔融之前,对贾诩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