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夫子面前再交锋(2 / 2)
李恪不得不用对李泰也刮目相看,这家伙读书是举一反三,而且竟然是拿隋炀帝来做对比,这分明是蔑视自己,明明知道自己是隋炀帝的外孙,他是有意的。斗争无处不在,自己真是小心了。
正在思索之时,虞世南看着李恪,道:“蜀王殿下,臣愿闻高见。”
李恪站立起来,虞世南应该是和李世民都商量过了,应该是不肯同意自己的意见,站立起来,看着虞世南,李恪思索了一下才缓缓地道:“我以为贾谊的这番话有可取之处,至于是国家储备粮食,以为灾年的准备,君主要保持节俭都是对的,但是对于剩下的话,弟子有不同之意。”
虞世南看着李恪,他现在对于李恪现在是喜欢的,虽然是有时候意见相左,但是李恪的眼光和魄力是他喜欢的,可惜他不是长孙皇后的儿子。
“你只管说来,今日只是就事论事,就是为师考察,你们的的课业而已,又不是在朝堂之上。”
李恪点点头,道:“民有百业,是以百业兴隆,北有米粟,南有稻谷,西有皮革,东有珍贝,若是都安于田地之间,则天下之间的田地何其少也!人耕作如此之少的土地,如何生活呢?”
虞世南点点头,连李承乾和李泰也都点点头,农业是基础不假,但若是人人都是去从事农业,安、那么土地不然是不足的,“
看着虞世南也承认了自己的意见,李恪接着道:“农人耕作,工匠提供器具,商人沟通有无,各司其事,怎么说是工商之事,都是乱国之祸呢?管仲治理齐国,以齐国土地之贫瘠,而齐国称霸天下,何也,工商之功也!”
虞世南也点点头,道:“若是从这一点来说,齐国之强,始于管仲变法而已,可是着奢侈之风,你又是如何看的呢?”
“百姓如水,趋势而动,天下的百姓都是逐利而动。若是没有利益的驱使,是很难让天下的百姓动心的。”李恪看着一眼老先生的神色,虞世南看着自己没有说话,目光之中是宁静的样子,自己接着道:“天下的财富大都在天下的富豪的手中,朝廷手中的粮米要应付灾年之事和百官的俸禄,若是天下的富豪不将钱拿出来,天下的物品如何流通,百姓的佣工又找谁去做?若是天下的富豪有奢侈之风,则拿出自己的钱,衣饰华美,衣物精良,房屋华丽,天下之前尽在流通之中,则百姓岂不是都有钱可赚!”
虞世南没有在说话,李恪看着房屋之中的一片安静,朗声道:“是以朝廷不可以奢侈,但是天下百姓是可以奢侈的!”
虞世南看着李恪,喝道:“无稽之谈,今日就是和我谈话,若是在朝堂之上这样的与百官谈话,谏官们的话语能淹死你!”
话虽然是这样说,但是李恪在虞世南的眼神之中看到了隐藏起来的赞赏之意,自己连忙是躬身道:“小子不敢,有冒犯先生的地方,请先生是恕罪才是,”
虞世南微微一笑,不在说话,随即是收敛了笑容,变的是严肃起来,暗自在心中将三人比较了一番,这个李恪剑走偏锋,真的是让人很难把握,以后在看一看吧。
虞世南和褚遂良是江南士人的领袖,与东南地区的世家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也正是因为是这个原因,所以李世民才把教导皇子的任务交到了他的手中,也是为了在以后的日子之中能够和江南的士族集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李恪本来是要和李泰好好的辩论一下有关隋炀帝的事情,但是想起了自己所有的血脉,本来就是被朝中大臣所忌讳,若是在和李泰在辩论的过程之中,被这些大臣所误解,也许是对于自己的未来是不利的。
看着李泰,将这份郁闷埋在而来心中,自己也专心借机看着关于贾谊的文章,心中想着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那个马周现在是怎么样了。两个人都是出身于平民之中,都是身怀大才干,不知道,马周会不会和贾谊一样,浑身的才干不得到抒发呢“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自己清晰的记得当年的老师,借着李商隐的这首诗,表达了对于贾谊的惋惜之意,说起来,汉文帝不是什么英明之主,对于贾谊这样的人才弃而不用,实在是让多少多少英雄为之扼腕!
读着贾谊的文章,在想起了贾谊的遭遇,李恪摇摇头,不论在任何时代里,。有多少人任人能够任人唯贤呢,除了历史之上的曹操发布了唯才是举的命令,还没有哪一个人在气魄之上再能在曹操之上有所突破呢。
摇摇头,拿起笔来,笔势带着一股盎然之意,将李商隐的那首贾生写了出来,李恪的举动早是被虞世南看在眼中,眼见李恪先是长吁短叹一番,显然是沉浸其中,然后是竟然是拿起笔来,笔势转动,写出自己也为之愕然的四句:“宣誓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写完整之后,自己毕竟是心虚,将诗盖了起来,等到了下学之后,惦记着何孙贰朗学习骑射之事,来不及收起,就走了出去,虞世南在李恪走之后,将李恪的那首诗拿起,多看了几遍,收了起来,走了出去。
过一阵买笔记本,就好了,没有办法,现在在单位没有电脑,很多书友,没有信心,我能理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