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缅甸古玩街(2 / 2)
“好的。”韩冲每去一个地方都会对这的古玩很感兴趣,缅甸的古玩韩冲没有见识过。自然想知道一下。
不过这里的摊位跟国内的还不太一样,摆的大多都是人物或者佛像雕刻,用料不外乎就是象牙和木头。
“几位来我这看看吧,都是正宗的象牙、竹子、老木根雕,如假包换……”
当韩冲走到一个摊位前时,那摊主热情地搭腔道。
他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叫韩冲倒是一惊,“兄弟,你汉语说得不错啊。”
韩冲知道缅甸人有很多会说汉语不假。但是明显能听出语言中的生涩,而这个看上去三十多岁中年人纯熟的普通话,显示出他的身份,绝对是华人无疑。
他的摊位上物品的品种。相对来说就比较丰富一点,除了那些木头象牙骨头等物雕刻的佛像之外,还有竹编手工的花瓶等物,当然。只是装饰品,盛不得水的,制作的相当精致。另外还有藤制品、缀满亮片色彩艳丽的沙笼,极具缅甸特色。
“还成吧,我是华人。”
“你是华人啊?”
摊主回答道:“是,从我爷爷那辈来到缅甸的,都半个多世纪啦,不过前年回祖国认亲人了……”
韩冲闻言不禁肃然起敬,问道:“您爷爷是当年的中国远征军时,留在缅甸的?”
中国在缅甸生活的人,为数不少,而且都是军人。
当年在抗曰战争时期,中国曾先后派遣两次远征军,总兵力达26万人入缅作战,因盟军指挥失策,协作不力,第一次远征以失败告终,在溃败中被俘虏、被炸死、被饿死和被传染病夺去生命死亡或者失踪的人数,达到了七万人之多。
有很多幸存的中国士兵,就留在了缅甸生活,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那段尘封的历史才被重新揭露了出来,当时还掀起一阵迎接阵亡英雄们遗骨魂归的活动,很多老兵们,也返回大陆寻根问祖。
而第二种留在缅甸生活的人,却是解放战争时期,从云bian等地溃败的部队,进入到缅甸,并盘踞在金三角地区……
留在缅甸的华人,不外乎就是这两批人,所以韩冲才有此一问,不管是因为哪种原因留下来的,都是炎黄子孙。
听到韩冲的话后,那位摊主有些尴尬,说道:“我爷爷是远征军时期留在缅甸的,那时候他们在丛林里和曰本人打游击,不过后来又跟着溃败的部队,和缅共打起仗来了……”
远征军留在缅甸的这些人,几乎都是百战沙场的老兵,和曰本人打完后,本来已经安稳定居下来了,可是后来败兵又逃到缅甸,出于同气连枝的想法,很多老兵们又拿起了武器,当然,现在这些人都是年过花甲,而大规模的战争,也不复存在了。
“这位大哥怎么称呼?你这里的生意怎么样?这个象牙人物雕是个什么价?”
韩冲蹲下了身子,就凭对方是华人,那就要帮衬一下,买点小东西也花不了几个钱的。。
摊主看了眼韩冲手里的象牙雕,随口答道:“我姓樊,叫樊小五,这个东西五美元,缅币是五千,用美元买,稍微便宜一点……”
在缅甸,美元可是硬通货,一美元能兑换八百缅甸币。
韩冲在心里算了一下,不过是四十多块钱rm,还是很划算的,更重要的是,这象牙雕还是老象牙,细看上去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整个物件纯白中微微有些泛黄,像是有年头的东西。
象牙这东西,虽说是被形容为白色的金子,但是其颜色,却多是发黄,象牙分非洲象牙与亚洲象牙,非洲的公母象都生牙,牙多呈淡黄色,质地细密,光泽好,硬度高,亚洲象牙的颜色比较白,时间久了也会泛黄,所以看象牙雕的老旧,一般都是从颜色上来分辨的。
也有些收藏家喜好其白色,就会用豆渣浸泡后再擦则自然变白。其漂白后也有油润洁白的光泽,手感润泽细腻,也是堪称上品,而骨制的假冒仿品大多经漂白而成,其漂白后显得干涩,手感粗糙,塑料制品的白色呆板,不自然,无光泽。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于保护大象种群的考虑,包括中国在内,国际上曾经一度禁止了象牙贸易。这使得完全依赖进口象牙原料的国内牙雕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我国1990年6月1曰停止从非洲直接进口象牙、1991年全面禁止了象牙及其制品的国际贸易后,任何商业姓的进口象牙一律不获批。在象牙原料禁止的情况下带动了象牙收藏的高涨,象牙雕刻更是在禁止绝唱中不断升值。
随着对象牙贸易的禁令,加上象牙制品的原材料告急,牙雕工艺品的数量也卖少见少,随着市场的消耗,存世的牙雕精品将越来越难得。故此,一段时间,象牙工艺品的价格已狂升了100%,牙雕艺术品受到藏家们的热烈追捧。
而缅甸泰国老挝等地,算是亚洲象的故乡,所以象牙制品,在这里还是很常见的。
“我看你这生意不错啊?”
“生意还行,赚个吃饭钱,听说国内现在发展的不错,有机会还是想回去的……”
樊小五很健谈,虽然在缅甸有不少的中国游客,但是他也不经常使用汉语的,当下滔滔不绝的和韩冲聊了起来。
“嗯,这个……还有这几个,我都要了,樊大哥您算算一共值多少钱?”
韩冲把地摊上几个象牙雕刻的物件都挑了出来,这东西现在很受国内收藏家的追捧,价值都在千元以上的,如果是宋明时期的象牙微雕以及皇家用具,那价值甚至在几十上百万元以上了,堪称无价之宝,极为少见。
不过韩冲倒不是想赚这几个钱,他主要是想丰富一下自己的收藏。(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