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狂犬病(1 / 1)
第七节 狂犬病
2018-04-15 作者: 吴义春
第七节 狂犬病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性传染病,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因临床有恐水症状,又称“恐水症”。Www.Pinwenba.Com 吧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狂犬病病毒为RNA病毒,形同子弹,属弹状病毒科。病毒对神经系统有强大的亲和力,首先侵入肌细胞,通过乙酰胆碱受体侵入周围神经,向中枢神经推进,很快到达脑,以后由中枢向周围神经呈离心性扩散,侵入各个组织器官。病犬是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通过被咬的伤口进入人体。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1.病理变化 表现为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最具有诊断意义的是神经细胞胞质内的嗜酸性包涵体,即内基(Negri)小体,尤以浦肯野细胞内多见,呈红色,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3~10μm,周围有空晕,甲苯胺蓝染色呈淡蓝色。
2.临床病理联系 狂犬病潜伏期从10日到数年不等,一般1~2个月。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①前驱期(沉郁期),患者表现为全身不适、发热、疲倦、不安、被咬部位发痒、疼痛等症状;②兴奋期(狂暴期),患者各种症状达到顶峰,出现精神紧张、全身肌肉痉挛、幻觉、谵妄,怕声、怕光、怕水、怕风等症状,常因咽喉部肌肉痉挛而窒息身亡;③麻痹期(昏迷期),度过兴奋期,进入深度昏迷,狂犬病的症状均不再明显,大多数患者最终衰竭而死。
三、结局及并发症
一旦发病几乎全部死亡,但被狂犬咬伤后,及时打疫苗预防,可避免其发病。主要并发症有颅内压增高、下丘脑受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引起尿崩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高血压或低血压、心律失常。还可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及胃肠道出血等。
四、病理与临床护理联系
狂犬病患者应严密隔离,置于安静、避光的单人房间。
1.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的生命征,注意精神、血压、呼吸、肌肉痉挛以及有无恐水、怕风等症状和体征。
2.对症护理 对症治疗,保持呼吸道畅通等。给予心理安慰,解除患者恐惧感。禁食、禁水,鼻饲高热量流质饮食。
3.健康教育 宣传狂犬病的相关知识,让人们了解传染源、传染途径,加强犬和猫的管理,咬伤、抓伤后及时彻底清创,规范接种狂犬疫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