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1 / 1)
第二节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2018-04-15 作者: 吴义春
第二节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除上述原因外,DIC的发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与下列因素有密切关系。Www.Pinwenba.Com 吧常见的因素有以下四点。
(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具有吞噬、清除血液中已活化的凝血因子和其他凝血物质的功能。内毒素、细菌和病毒、羊水成份等促凝物质均可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清除。当感染性休克、败血症和内毒素血症时,由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了大量细菌、内毒素、坏死细胞,使其功能损伤和耗竭而处于“封闭状态”,血浆中活化的凝血因子因不能被及时地清除而增高,促使DIC发生。严重的酮症酸中毒或长期大量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时,单核吞噬细胞的功能也可被抑制。
(2)肝功能障碍 血液中的许多凝血因子(如Ⅰ、Ⅱ、Ⅴ、Ⅶ、Ⅸ、Ⅹ等)、抗凝血物质(如蛋白C、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原等均在肝细胞内合成。同时,肝内有大量的库普弗细胞,可吞噬清除激活的凝血因子(如Ⅸa、Ⅹa、Ⅺa等)。正常的肝功能对维持凝血、抗凝血及纤溶过程的协调和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当肝功能严重障碍时,因凝血因子、抗凝血物质及纤溶酶原合成减少,对已激活凝血因子的灭活不足,易发生DIC。
(3)血液的高凝状态 孕妇从妊娠的第3周开始,其血液中的血小板及一些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Ⅸ、Ⅹ)的数量就开始逐渐增多,妊娠末期达到最高水平,而抗凝血酶Ⅲ和纤溶酶原激活物却相应减少。同时,来自胎盘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PAI)也增多,使孕妇血液趋向高凝状态,到妊娠末期最为明显。因此,当发生宫内死胎、胎盘早期剥离、羊水栓塞等产科意外时,因促凝物质释放入血和血液的高凝状态,较易发生DIC。
严重酸中毒时,因血液的pH值降低,凝血因子的酶活性升高,肝素的抗凝活性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加强,致使血液的凝固性增高。恶性肿瘤晚期患者、高渗性脱水引起的血液浓缩、红细胞增多症等,均可出现血液高凝状态,成为DIC的诱因。6-氨基己酸、对羧基苄胺等药物可引起纤溶系统过度抑制,血液黏度增高。若使用这类药物不当,可促进DIC发生。
(4)微循环障碍 休克时,因微循环严重障碍,使血液淤滞、血浆成分外渗,血管内血细胞比容增大,血液黏度增加;微循环障碍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酸中毒等因素均可促使DIC发生(参见第九章休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