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教育的根是苦的 但其果实是甜(1 / 2)
第二百三十四章 教育的根是苦的 但其果实是甜的
2014-09-02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二百三十四章 教育的根是苦的 但其果实是甜的
今天是7月28日,第一批填报志愿工作开始了。WwW.pinWenba.CoM 品-文-吧万宝强带着女儿乘坐公交车来到县城中学。填报志愿之前,学校召开了隆重的庆祝大会。县城中学特邀本校市高考状元在大会上作精彩演讲。
市高考状元演讲的题目是《绝地反击助我成就梦想》,主要内容如下:
我来自农村穷山沟,家里没有可以维持读书的钱财,我从小学开始,每年都要面临辍学的危险,是好心人每年赞助我,不仅给我交了学费,而且好给我一大部分生活费,虽然,我得到了很多人羡慕的赞助费,但是,我被这沉重的赞助费压的我无法呼吸,因为,我要报答给我帮助的人。
我拿什么报答别人呢?于是,我开始思考帮助别人的途径,我深知没有能力的人,是很难帮助别人的,而一个人的能力是需要知识支撑的,于是,我在读书中产生绝地反击的勇气。
三年前,年仅15岁的我是以全县中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城中学的,我不会忘记艰难困苦的初三岁月,当时我们班级的英语老师考上公务员了,新换的英语老师我还不太适应,我几乎只能自学。我就和本班级四个喜欢英语的同学聚集在一起学习、经常请其他班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做指导,发起“互相出题和讲解”的活动。最后我们四个人中三个都在中考中进入全县前一百名,并且顺利考入县城中学。
入校后,校内两次优生选拔赛使我进入了很多学生羡慕的县城中学最好实验班。
在县城中学校园里,这个班级还有一个响亮的称呼——“火箭班”,它是由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高建民老师任班主任。然而,在这个通过层层筛选汇集的30人的精英班级里,我的开始并不顺利,高一上学期的几门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语文、英语、数学等学科比较复杂,学起来有点吃力。
我又重拾起初中的学习方法,经常找班里的同学一起琢磨课业上的难题。那时我经常忙到很晚,除了学习,还要花几个小时处理社团的事,有时候要忙到夜里十二点多钟,我才睡觉。第二天早上,我往往是伴读小院第一个起床的。那时,我几乎是“晚十二点朝五点”的节奏。和我住同一个伴读小院的同学孙超总会忍不住问我:“你究竟是如何在尽量少的睡眠下又保证不困的呢?”我笑着回答:“人一天睡5个小时就够了,多了就是浪费时间。”
其实,我也没有异于常人的学习方法,可能就是比要求的多做一点点,可选的作业和活动,就尽量都去完成;图书室里面的好书,尽量去多读。如果有可能的话,学校里面的团队活动我尽量都参加。在我看来,课业学习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具体的知识点,更在于培养思维能力以及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进入高二,我开始走上了“随笔作文”的探索之路。那年暑假,我加入了由高建民领头的“随笔作文”兴趣小组,就此打开了一片新的视野。
也正是这年起,我开始了和高建民老师一年多的合作。这段宝贵的经历使他领略到“随笔作文”的魅力:是否可以把“随笔作文”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是否可以把“随笔作文”与英语学习联系起来?如仅从作文这个角度来提高写作水平而不是将“随笔作文”应用于多门学科,那是不是我想要的结果?这些都成了我关注的重点。
此后,上课之余,我把大量时间“泡”在“随笔作文”上,为了方便,伴读房间的沙发随便一蜷就是一晚。过去几年,每天五个小时睡眠对我而言,几乎是家常便饭。甚至在高考期间,我还马不停蹄地连续奋战两晚。
高建民老师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老师。我们合作的时候,我是县城中学的学生而他是两个班级的语文老师,我们只能在课外活动的时候交换意见。虽然他每天上课很累,但我每一次有问题找他,几乎都能在课外活动的找到他。他除了负责自己的语文教学,也不忘适时提醒“随笔作文”兴趣小组同学的学习。
正是我们对“随笔作文”的专注,我们“随笔作文”兴趣小组,有五人获得全国知名大学提前录取资格。其中有两名同学获得北京大学提前录取资格。
因此我们学校的“随笔作文”成果很快得到教育界的认可,并且成为全省语文教学重点研究课题。谈及“随笔作文”,我只能用最朴素的两个字——“坚持”来概括:无论我们想在哪一方面取得一些成绩,都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遇到种种困难与挫折,我们想要放弃或退缩,但只有克服这些困难,才能迈上新的高度。
我很幸运自己能在“实验班”和县城中学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中成长,当你看到这样一群有抱负的青年聚集在一起跃跃欲试的时候,是很难不热血沸腾的。在我眼中,自己所在县城中学第一集体“实验班”确实有这样的魔力:从县城中学到全国知名大学怎么走路程最短?学生如何选择学习方式成功率最高?在课堂上“悬赏”必胜客出题,90%的同学都能在激励下25分钟内解出。这就是“实验班”班主任高建民老师亲自上课时的情景。
正如高建民老师所言,一批优秀同龄人共同营造的竞争氛围,是一个能够发现兴趣、激发潜力的模式环境。高建民老师曾不止一次地表示,县城中学这些学生完全不比全国一流中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差,毕业生在全国已经获得较好的名声,至今已经有多名学生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