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教育大突围一百五十二(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百五十二章教育大突围一百五十二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一百五十二章教育大突围一百五十二

我在上一篇对如何做学生父母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总觉得还有很多话要说,不妨写下来,与亲爱的读者共勉。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

作为学生的父母亲,我们要学会“脚踏实地”。我们不要把自己的孩子想得太完美。要知道天底下的孩子并不都是一样的聪明、一样的能力强;要知道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孩子的进步是要有过程的。你孩子是“瘦子”,你不能强求孩子一口吃个“胖子”;你不要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考上清华北大,你就跟自己的孩子过不去,老是用清华北大的目标来对自己孩子提要求。你对孩子的微小进步,你用全世界最美的话来赞赏;你对孩子的较大“错误”,你却用世界上最宽容的话来“批评”。

中国有两句古语:一句是“好高骛远”;另一句是讳疾忌医。如果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不去考虑孩子的“现实”,每天都做着好高骛远的梦,那么,你不光累了自己,而且也累了自己的孩子。因为你孩子的任何努力你都认为太“迟缓”;你孩子的任何进步你都认为太“低下”。你孩子不管多优秀,都无法得到你所要求的“高度”。在你的心中,你今天给孩子制定的目标是“南大”,明天的目标就可能定位在“北大”。当孩子的“北大的目标”“八字”才见一撇的时候,你给孩子制定的目标就开始转向美国的哈佛大学了。要知道人生就如爬高山,你总不能脚下这个山峰还没有爬上去,你就把自己的下一个目标锁定在另外一个更高的山峰上。要知道这样下去,很可能你连一个山峰都征服不了。如果我们这些做父母亲的,老是生活在那些不切实际的幻境当中,其痛苦之状肯定比热锅的蚂蚁还要难受。因此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脚踏实地,让孩子在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中,远离浮躁的空气,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经过努力能够企及的目标。

作为学生的父母亲,我们要学会“讷于言”。对孩子做错的事情,切莫谈论“第三遍”。因为孩子的自尊心要比成人脆弱的多。第一遍提醒他们,他们会感激你;当第二遍提醒的时候,他们会保持沉默;当你第三遍提醒的时候,他们就会很厌烦。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的“小辫稍”是不需要别人常去摸的。

难怪有一位哲人说,对于赞扬的话要印成文件,对于批评的话只要一个电话就可以了。因此,我们这些做父母亲的不要总是认为多次当面“提出孩子”的缺点就是在帮助孩子,就是在告诫孩子,就是对孩子健康成长有好处。我们应该清楚孩子最不愿听父母婆婆妈妈地说教的。因为,我们父母婆婆妈妈地说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对今后改正错误是绝对没有好处的。所以我以为,父母对孩子的不放心,最好是在孩子做到类似事情之前,用书信或者电话友情提醒他。这样的效果绝对要比每天挂在嘴上好得多。

作为学生的父母亲,我们要学会“疼爱”。古人言: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我们教育孩子绝不能过分地疼爱自己的孩子。我们不要把孩子应该做的事情自己抢着去做了;我们不要认为这样就可以节约孩子的时间,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就会多给父母亲争气;我们也不要看到好吃的东西拼命地往孩子的嘴里送,而自己偏偏舍不得吃一点点。要知道你们这样下去,孩子正常的心态就会很快被扭曲。现在不少父母亲一顿饭不准备几样像样的菜就很难让孩子动筷子。甚至有些家长每天都要买一些猪排、牛肉回家;几块钱一斤的西瓜也要苦着脸往家里搬;十块钱一斤的荔枝、樱桃、水蜜桃也要硬撑着往家里买。他们很怕自己的孩子吃不好营养跟不上,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简直就是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太上皇”来伺候。这种看似疼爱的教育方法,我认为是相当有害的。要知道孩子身体每天需要的营养总是有限的,并不是你吃多少营养就能够吸收多少营养。就算是这样,我们都知道吸收在身体的多余营养会使人增胖的,而肥胖对人身体是相当有害的。就是对这些正在发育长身体的孩子来说,也是极端不利的。它不仅能够使人容易发困,还容易使青少年发育不良,造成身体畸形。所以,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如果要是真心关爱孩子,我们就应该做一个科学营养的选择者,绝不能盲目地根据孩子的喜好进行加餐。我们千万不要认为每天在孩子身上花得钱越多,就是对孩子越关爱,对孩子的成长就越有利,我们应该知道有些事情是好心得不到好报的,对孩子的关爱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凡事总会有一个“度”,我们一旦越过了这个“度”,好事也会变成坏事,关爱也会变成了没有益处的溺爱。这种没有效率的付出,于国于家于己都是没有好处的。

据我观察,能够到县城中学附近租房子来为自己孩子伴读的父母亲,都有一颗善良的心,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激切之心。可是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数体现在对孩子“表面”的疼爱上。能够知道如何引导自己的孩子走健康成长之路的家长,那是为数不多的。这些本身素质“就有望提高”的父母亲,他们花去很多时间顾及孩子的吃、睡、考试的分数,很少一部分人去关心孩子的“最新思想动态”、“此刻孩子心里想什么”、“此刻孩子准备做什么”、“现在的孩子兴趣在哪里”。因此,能够对“孩子进行真心关爱”的父母亲在整个伴读大军中那是非常少的一部分人!这种现状,确实让人担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