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教育大突围一百四十六(2 / 2)
就现在,学校老师工资还是悬殊比较大,基本工资最高的是每月三千五百多元,而最低的工资是每月只有八九百元。这种“贫富”悬殊,必然会导致公民基础教育呈现“良莠不齐”的局面。
我说这些老师的“性质”不一样,并不是他们没有合格的学历、没有教师资格证书,而是因为这些老师没有拿到国家教师的正规编制(私立学校除外)。由于学校老师存在着“三六九等”的区别,所以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态度、敬业精神都存在严重偏差。
最不可思议的是,往往是工资拿得最多的,却是学校最清闲的人。而那些工资最微薄的“校聘用”老师,往往是学校工作最辛苦、教书最认真、教书的效果最好的人。也许这也是一种“围城”效应吧!这种奇怪的现象虽然不会在农村所有学校表现出来,但是,这种奇怪的现象却是在我们农村学校还是相当普遍的。
恕我直言,这种奇怪的现象绝不是我们教育系统中“独有的版本”,而是农村乡镇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现象。
因此,我认为这种社会现象是极不合理的。就以学校的“校聘用”教师为例,他们都是从师范院校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仅仅是因为他们在本县招聘考试中,没有得到录取分数线,而被挡在县教师编制之外。
他们所受到的“待遇”和在编制的教师相比,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也许有人会说,“校聘用”教师工资那么低,为什么还心甘情愿去干这份差事呢?因为这些“校聘用”教师,他们在学校学的是“师资类”知识,他们不教书又能干什么呢?况且,现在农村中学正是需要用人的时候。
如果现在学校不需要招聘教师,当然,这可另当别论。关键是现在学校需要年轻教师来优化农村教师队伍!我们试想一下,我们的政府部门和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这样做是不是有点欠妥?如果我们的教育决策者,再不去好好地反思这种做法,势必会让“读书无用论”思想抬头。这对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会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相信这些极不公平的、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肯定会得到一个较为满意的结局。
为什么会产生上述独特的社会现象呢?追根求源的话,应该是我国独特的国情决定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教育更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城市很多学校都解散,大量的知识青年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整个社会一度出现可怕的混乱局面,把知识权威当作牛鬼蛇神,把科学家搞学术研究当作“走白专道路”,把交白卷的大学生张铁生、黄帅当作全国的大英雄来赞颂,把整个学校当作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政治附属物,把知识分子当作臭老九。于是“知识”成了卖不出去的“烂山芋”,知识分子一度成为流入无边沙漠的“溪流”,很难找到他们建功立业的足迹。
高科技人才成为濒临灭绝的“扬子鳄”,大学生成为稀有国宝大熊猫,高中生成为散落在深林之中的灵芝,连初中生也成为百草丛中骄傲的“小蜜蜂”。由此可见,我国文化大革命阶段中的农村教育倒退到什么程度,我们可想而知。
我们必须承认这个现实,但是,我们必须无条件地承认这些没有太高“素质”的老师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我不说什么高深自然科学知识了,也不说高深的社会科学知识了,就拿现在学校教师必须具备的普通话来说,五十岁以上的农村教师,普通话水平很少有人得到“二甲”的。这里面的原因我不说大家都会知道。
那时农村教师,能有几人会说普通话的?因此,他们的学生很少有人会说普通话。这里不存在“太多”的偶然性,因为,这是历史中存在“太多”的必然性。这不是老师的过错,而是那个落后的时代造成的。再说,历史发展是具有连续性的,总是从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中不断完善起来。你不可能从高空中建立一个没有基础的“宫殿”。
因此,我们在国家发展的今天,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那些曾经为了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过的“知识欠缺”的老师们。他们把自己的美好青春奉献给“那些贫穷落后”的学生们,献给了那个“落后时代”的教育事业。我们国家应该对这些人怀有同样的敬意,应该让他们得到他们应该享有的报酬。要知道他们没有更好的“素质”,绝不是他们自己的过错,而是一个特定的时代造成的。
如果没有这些“知识欠缺”的教师队伍,又哪有今天高素质的老师呢?因为,我们从他们歪歪扭扭的字迹中发现了真理的曙光,我们从他们并不闪耀太多哲理是语言中,闻到了知识的芳香,找到了我们开启智慧打门的钥匙,他们就是在黑夜手持蜡烛为我们照亮理想目标的引路人。我们更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热爱他们,关心他们,因为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沉甸甸”的过去,如果我们忘记他们,就意味着背叛这段“沉甸甸”的历史。
写到这里,我的心是非常沉重。为什么呢?因为我的三位启蒙老师,他们都是我国早期的民办教师,由于他们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被国家当作不合格民办老师辞退的。他们现在都已经六十岁开外了,呆在家里,生活很清苦,国家没有给他们一分钱工资。
想当年,他们也是农村中非常稀少的“知识分子”,当时的农村学校,没有现成的房子,也没有教育主管部门分派的教师。是他们想方设法在生产队“共屋”中找几间可以遮风挡雨的房子作为孩子们的“学校”。他们的工资待遇,从生产队的“工分”到每个月几毛钱,再从每个月几毛钱到几块钱,再从每个月几块钱到每个月几十块钱。临到被国家辞退的时候,每个月也没有拿到一百元工资。他们辞退的时候,年龄都接近五十岁,教龄都近三十年。
我们学校曾经还有一位很特殊的“老校长”,他被国家辞退后,又继续干了近二十年的“乡聘教师”,到二零零六年底才从教育战线上退下来。他退下来的时候已经是六十八岁了。说句笑话,他离开工作岗位的时候,还不是自己主动提出来的,而是学校组织教师体检的时候发现他患严重的高血压,镇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害怕他“殉职”于任上,对国家的教育事业产生负面影响,由学校领导出面请他离任的。
说实在话,这样的教师,上哪里去找?他拿着每个月180元的“乡聘教师”工资,干着现在三个“校保安”工作。他一辈子拿国家给予他的工资还没有现在老师一年的工资。对于这样的老教师,我认为,国家应该在他们晚年生活中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毕竟他们把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贡献给了我国的教育事业。
因此,我们在着力打造现代化教育的今天,我们不能在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方面束手无策,被动地“适应”社会,我们政府应该不断完善教育制度,尊重教育规律,多为民生着想,让孩子不再为上不起学而烦恼,让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都朝着公正公平的竞争轨道上前行;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拿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抛开个人的私利,努力使教育的天更蓝、教育的水更纯、教育的地更肥沃。只有这样,我国教育的春天才能繁花似锦,香满世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