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十里洞(1 / 1)

加入书签

又见十里洞

2018-04-15 作者: 张培良

又见十里洞

李培星

金秋,天高气爽。Www.Pinwenba.Com 吧我们驱车峰峰,沿着跃峰渠从尾走到头。沿途参观了老刁沟水电站、张二庄分水枢纽、险峰渡槽、十里洞、海乐山水电站和总干渠渠首。亲眼看到经过三十多年风雨考验、依然坚固如初的渠道里,流淌着清澈见底的河水,两岸生长着绿油油的庄稼,脑海里不时闪现出当年建渠的场景。尤其是当我站在十里洞前,看着纪念碑的碑文,仿佛又回到了35年前的那一次难忘的采访。

1975年2月中旬,千军万马进太行,打响了劈山凿岭、建渠引漳的战斗。参加建渠的不仅有涉县、武安、磁县、邯郸县和峰峰矿区的农民工,地直、市直各单位的职工,也都分期分批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为充分反映这项邯郸人民关注的重点工程,1976年5月19日,邯郸日报社抽调了四名文字记者、一名摄影记者和一名美术编辑,组成了跃峰渠采访小分队,由农业科一名副科长带队,并把报社仅有的一辆吉普车配给了小分队,我有幸参加了这次难忘的小分队采访报道活动。

在跃峰渠采访的12天中,我们走遍了跃峰渠的所有工地,并重点采访了峰峰矿区民工团开凿十里隧洞的事迹,也就是眼前的十里洞。这个洞位于磁县白土镇上寨村和白土村之间的横山垴与长岭山的脚下,不仅线路长而且地质复杂,岩层多变,有涌水如泉的含水层,有坚硬如铁的火焦岩,也有见风就碎的风化岩。为实现当时地委提出的“四年任务两年完,两年任务再提前”的要求,民工们群策群力,从隧洞上方开凿了28眼天井,以此增加工作面,多头同时施工,加快掘进速度。为了闯过淋头水的关,他们把井底分作两半,一半挖槽存水,一半进行作业,交叉进行。为了攻破火焦岩,他们大胆革新创造,把原来的水淬钻头,改成油淬钻头,增强了耐磨性,适应了顽石层,工效提高十倍。

为了战胜风化岩带来的塌方,他们采用三棚木架,边撑边砌腿的方法突击排险,止住了塌方。在这次采访中,记者进巷道、到工棚、吃工地大锅饭,与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了好朋友,他们的事迹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小分队很快写出了反映他们事迹的长篇通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邯郸日报上整版刊发,向全市**告了跃峰渠前线的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今天,站在十里洞前,看着滚滚漳河水穿洞而过,我思绪万千:建造“天河”的主力军———当年的农民工,把血汗甚至生命留在了太行山下、清漳河畔,在十里洞工地就有几人以身殉职,但是他们却没有在跃峰渠的任何一块砖石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他们中好多人甚至没有机会看过自己亲手建成的跃峰渠通水,但子孙却受到了跃峰渠水的滋润,尝到了跃峰渠水的甘甜!

十里洞作证,跃峰渠的建设者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他们在崎岖蜿蜒的太行山上雕刻下了永久的纪念,他们在世代邯郸人的心中竖起了永不磨灭的丰碑!

(作者曾任《邯郸晚报》总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