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洞与群英洞(1 / 1)
“向阳洞”与“群英洞”
2018-04-15 作者: 张培良
“向阳洞”与“群英洞”
侯春江杜良盛
向阳洞
向阳洞长四百零三米,洞内高、宽均为四点六米,开挖工程量为一万六千六百多立方米,地处磁县白土张二庄村大渡槽出口处,因地势较高,面向东方,故取名向阳之意。Www.Pinwenba.Com 吧向阳洞为峰峰矿区民工团大社镇民工营建,负责人为樊恩然、韩慎义。
向阳洞和十里洞、群英洞一起,都是峰峰矿区民工团在跃峰渠主干渠承担的工程项目,因在十里洞与向阳洞之间有群英洞和张二庄跃峰渠大渡槽,所以单独起名为向阳洞。
向阳洞施工队伍共有一百六十人左右,平均年龄二十一岁,大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小青年。除了带队的几个老民工外,其他人都没有打过隧洞。但他们不畏艰难,咬紧牙关,抡锤打钎,把小青年练成了钢铁汉。在1977年邯郸地革委召开的跃峰渠群英会上,这个营二连被评为钢铁连,在大会上介绍了经验。向阳洞施工的特点是技术革新搞得好,他们针对施工地段坚硬岩石,革新成功了不少新工具,其中有自制的六棱钢梅花钻,代替了合金钢钻头。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工效提高,被区民工团予以推广。他们针对隧洞较长、缺乏测量设备和经验情况,他们用农村挖煤窑的土办法进行测量,避免误差穿帮,结果,四百多米长的隧洞两头施工掘进,中间相遇误差仅两寸多,多次收到团部表扬。他们还针对开山打洞,岩层多变,塌方严重的特点狠抓了安全生产。他们的口号是,带着一百多民工出来,回去一个都不能少,总是上班讲安全,班中查安全,施工没有出过一次较大工伤,受到团部表彰。
向阳洞在施工中,还涌现出了闻名全跃峰渠的模范指导员柴永安和大社营二连,是为数不多的被邯郸地革委两次“群英会”命名为“钢铁连”和模范指导员的施工连队和个人。柴永安先任大社营二连指导员,后任大社营副营长,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对初期年轻民工对山窝住不惯,对水窖的水喝不惯,对高粱米吃不惯,对开山凿洞干不惯的思想情绪,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工作,稳定民工情绪,使民工们激发干劲去大干向阳洞,使几年的工程量仅用十五个月就完成了。柴永安和该连另一名民工胡大勇还上了邯郸市《跃峰渠志》。
群英洞
群英洞长四百九十六米,高四点五米,宽四点四米,开挖工程量一万七千三百多立方米,用生产标工八万二千四百多个。隧洞全部使用料石衬砌,是矿区民工团第一批完工的工程项目之一。施工单位是矿区民工团界城营,负责人是杜金库。
群英洞和十里洞、向阳洞一样都是矿区民工团在跃峰渠主干渠承担的工程。它的位置在磁县白土村东,和十里洞出洞口中间隔一段明渠,没连在一起,所以才起名叫群英洞。
群英洞在施工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塌方严重。主要原因是该地段是由河流泥沙冲击而成的黄土层,地质结构多变,塌方次数频繁。他们在施工初期,隧洞掘进采用了大断面掘进一次成巷的办法。但由于施工段土质较差,打通的洞子经过对流风冲击,隧洞顶部和两旁支撑不住,致使隧洞塌方。在塌方严重的时候,开始掘进的百十米洞子,塌方长达四十多米;二十多米深的两眼天井,一眼坍塌有十多米,另一眼几乎与天井顶部塌平。天井不能上下人、隧洞不能进出人,整个工程处于瘫痪状态,这是当时界城镇施工遇到的最大问题。面对这种情况,界城镇民工群策群力,研究改变了原来大断面一次成巷的施工方案,采用了小断面两小巷掘进、中间留土柱(像人的鼻梁子一样)的掘进浆砌方案。这样施工的优点是适于双巷掘进,隧道断面小,支撑力大,不宜塌方。在土留柱中间,每进十五米左右留一个联络眼,便于及时掌握方向,搞好测量,不走弯路。那时掘进什么测量设备都没有,光担心打穿帮,两边打不到一个方向,就弄成地道战了。所以,只能采用土办法,用两快夹板做水平仪,用三根木杆对成一条线,使隧洞对打不致出现误差。
据留下的资料记载,在战塌方的日子里,该营民工都是每天施工在十几个小时,至于受累受病受伤,那也是坚持不下工地。现在说来你也许不信,为了保住天井,保住隧洞,堵住塌方,那是没日没夜持续苦战。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在战塌方中,年轻的民工王治付不幸身亡,令人唏嘘不已的是他的父亲、姐姐和弟弟又接着来到工地,前赴后继令人感慨。
该地段由于地质原因,全部需要浆砌,民工们却几乎没人锻过石头,更不用说浆砌石料了。民工队伍平均年龄20岁左右,还有一部分是知青,根本使不上劲,就是其他民工也没有干过这么大的工程。但他们坚持没有技术实践中学和练,把所有浆砌大工组织起来,以1∶1或1∶2的比例师徒相带,快速成长了一批掘进、石匠专业队伍,一丝不苟的保证了质量。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群英洞巍然屹立,没有任何质量问题。
群英洞起名原因大家都记不清了,但比较认同的是,那时候工地塌方大、困难多,依靠群众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故起名为“群英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