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星戴月战明渠(邯郸县民工团事迹)(1 / 1)
披星戴月战明渠(邯郸县民工团事迹)
2018-04-15 作者: 张培良
披星戴月战明渠(邯郸县民工团事迹)
邯郸县团共有民工4100人,编为20个营,88个连队,负责西起磁县青桐沟,东至寨沟主干渠段共17华里的修建任务,其中包括2888米的隧洞和渡槽等建筑物28座。Www.Pinwenba.Com 吧该段自然条件恶劣,群山起伏,沟壑纵横,要穿透11个山峰,渠道盘延在4座大山的环抱之中,最高的渠线距山脚垂直距离在百米以上,斜坡达四、五百米,地势险要,工程复杂。
邯郸县团民工来自平原地带,大都没有搞过这样大的山区水利工程。从平原到深山,从种地到开渠,一时半会难以适应。工棚在谷底,渠线在山顶,面对陡峭的群山,4000多名指战员有点发怵。他们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半个月就搭起了连绵20华里的工棚,硬是在荒山野岭安下了家。
在开挖明渠的第一战役中,每天4点钟起床,晚上8点钟收工,工作时间长达16个小时。下雨也不听,民工们用棉袄当雨衣,身上一披照样干;夜里看不见,自己凑钱买电池照明,照样抡锤大眼。正像民工描写的当时情况:铁锤叮当响,炮火连天震四方,披星戴月战明渠,工效节节成倍涨。随后,又奋战七昼夜,从漳河夺沙1500立方米。那七天七夜真正考验人,每天人流滚滚,车来车往,夜里灯笼点点布满山谷、沙滩,麻袋、水桶、脸盆、褥单、背包都用上了。上千名民工把长裤一脱,下口一捆,穿着裤衩用裤子背沙。三月的夜晚,寒气逼人。七岔道营的指战员们,在膝盖深的水中整整泡了5夜,7天完成了30天任务,赢得了时间提前了工期。
在开挖平台时,由于没有经验,把崩下来的石头都推下了山。赶到该砌筑渠墙了,才发现弄成的料石还得往上搬,垒1米明渠就需要把20多吨的物料运上去。民工们靠着双手和铁肩,打起了扛料运石战。4000多名指战员以惊人的毅力,硬是把3500米渠墙扛上去。
康庄营工地在大栲栳沟里边的高山上,沙、水泥、水、灰、料石都要靠人工扛上去。每人平均背沙3000公斤,往返里程180公里;扛水泥1000公斤,路程60公里;担水50担,路程200公里;扛料石10吨,路程50公里。总数是:
沙3600吨,水泥120吨,水6000担,料石1200吨。这些工程量是靠120人在1个月内完成的。民工韩克增,负伤后拖着连鞋都穿不上的红肿的脚,仍一拐一拐的在爬坡。女子尖刀连的姑娘们挑大桶,扛大袋身负重荷,一天就走近百里路。尚北营在九峪沟施工,料石都来自吴家河,除上下山外,一趟十里,160名指战员15天就把350米明渠的900立方米石头运到了渠线。10月底,第一期明渠全部竣工。
在第二期工程开始后,二团三菱营担负着1700米明渠开挖和浆砌任务,共需要39万个标工,按800多名指战员计算,需要1年零3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针对这一情况,营党委采取了“两方兼顾,兵力集中,打歼灭战”的施工方案。也就是平时全力以赴投入施工,农忙季节,挥师后方突击农业生产。该营调集了全公社85辆马车,大小拖拉机25台,排子车110辆,增加人员410名,组成一支庞大的运输大军,每天各种车辆来来往往,频繁装运,人员集中在山上采料和锻铣,运料、采料同时进行,互不干扰。在播种前,4000立方米的沙备齐了,20000立方米的石料拉够了,人员车辆立即转入后方送肥和播种。进入四月下旬,后方春播结束后,离麦收还有1个月,工地浆砌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公社党委立即召开动员大会,千军万马再战跃峰渠,施工人员每天早5点一直干到晚8点,坚持14小时劳动。为了胜利完成钢筋混凝土任务,他们昼夜鏖战,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一鼓作气干了近40个小时,胜利完成了倒吸虹的浇筑任务,到6月13日,全营1700米明渠浆砌全部结束,为“三夏”大忙腾出了劳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