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韩忠投降(一)(1 / 2)

加入书签

第39章 韩忠投降(一)

2018-04-15 作者: 古汉文化

第39章 韩忠投降(一)

韩忠看着无力再把孙坚赶下城头,带着从北门赶来支援的三千亲信再次逃跑。Www.Pinwenba.Com 吧城头没了韩忠的指挥和监督,黄巾贼抵挡半个时辰之后,就开始做鸟兽散。看着东边的天空已经大亮,黄叙才知道此时已经天明。

朱儁一直撞不开城门,知道城门被贼寇填塞。此时城头的黄巾贼已被肃清,登上城头的汉军只剩一百多人,孙坚也身中数箭,虽然都不致命,但也血流不止,此时也无力再追敌。孙坚正在指挥俘虏下城去清理城门后的填充物,朱儁怕孙坚遇险,又派了人手上城协助孙坚。随着太阳的升起,黄叙隐藏的位置越来越危险,内卫个个身材出众,宛城西门外又没有森林覆盖,野草也被乱军践踏,不是原来的大片连在一起,此时孙坚又在城头,黄叙只能要求内卫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等着朱儁进城。

孙坚用了一个时辰才将宛城西门韩忠填塞的砂石清理出来,黄巾贼逃跑的居多,俘虏又少,汉军通过云梯登城也慢,好在孙坚一直没有注意城下,黄叙没有暴露。一直等到朱儁的主力进入宛城西门之后,黄叙才带着内卫回到东门涅阳义军大营。

涅阳东门的大火烧了一个时辰才开始渐渐熄灭,黄忠不知道西门的战况,所以没能及时的撞开东门,一直等到黄叙回去,黄忠才知道西门已破,孙坚夺得先登之功。涅阳义军撞开无人防守的东门,冲入城中,才发现此时秦颉也进了城。

宛城三门告破,韩忠带着残兵败将逃到了宛城内城驻扎。宛城内城主要是郡守府衙和各种行政机构所在,最重要的建筑就是行宫。光武帝一生节俭,在世之时,虽然确定宛城为陪都,但没有修建行宫,直到明帝时,宛城行宫才开始修建,但建筑规模也不是很大。以后历代皇帝都会添砖加瓦,宛城行宫逐渐加大规模,后来又修了内城。内城平时不允许平民进入,黄叙这个富二代也没有进过内城,只知道宛城内城的城墙高达三丈,防御设施一应俱全,规模比普通的县城还大。

黄叙不知道历史当中,宛城是怎么被攻破的,但直觉告诉他,历史可能因为他已经发生了改变。韩忠的残兵败将无法统计数量,涅阳义军进城之后,没有找到孙夏,可能孙夏已经逃进内城了,情报处的两个人员也不在平安坊的黄氏大宅,想必被孙夏带进了内城。

重新进入宛城,黄叙的感受是深刻的,以前从来没有仔细观察过这个城市,只是觉得一切都太熟悉了。宛城以内城行宫为中轴线,内城南门直通外城南门,内城只设东南西三门,城内有两大坊市,分列中轴线东西两侧,黄氏大宅就在位于东区的平安坊。平安坊交通发达,东门外是日常各种商品来往的货运码头,所以城中经商的富户多聚集在平安坊居住,西区的富贵坊多是一些中兴名将大臣的府邸,所以宛城有东富西贵之说。平民也有在东西两坊穿插居住的,大多是与名门大户接连有亲者,或者大户人家的庶子分户而居的。真正的贫民都生活在城外,或者投附在大户人家为生。

宛城城破之时,城内并没有真正陷入混乱,大户人家嫡系子孙因为多有别业,都逃出城去,但豪门恩怨多,更过的旁系子弟没有余产,不可能携家带口去四处流浪,所以都选择留在宛城。宛城的工坊大多都位于城北,工坊之中劳作的匠师、学徒也没有逃出宛城,主要也是这些人有手艺在手,谁占领宛城,他们都有吃饭的门路,加上派系复杂,接连起来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赵弘占领宛城也对他们很是尊敬,此时都生活的很安逸。

回到家中,黄叙感慨良多,黄氏大宅有孙夏保护,并没有遭到乱兵侵袭,但与黄氏大宅相邻的几家多遭兵祸,宅院被焚毁,此时还有袅袅的余烟从没有燃透的灰炭之中升起。如果不是收降孙夏,只怕此时黄氏大宅也是一片瓦砾。从斥候打探回来的消息分析,韩忠的乱兵更多的是抢掠平安坊的大户人家,富贵坊的豪门显贵遭到兵祸的极少,也从侧面证明了商人在这个世界中的地位很低。豪门显贵积威已久,黄巾乱兵大多也与南阳豪门有各种各样的关系,但商人大多是平民出身或者是豪门世家的旁支弟子,社会地位不高,又多财产,南阳商人又好奢华,攀比斗富是家常便饭,在民间口碑不佳,就成了乱兵的抢掠对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