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伊稚斜自立(2 / 2)

加入书签

中行说那副公鸭嗓子传来声音:“左谷蠡王,大单于是否安好?”

伊稚斜定了定神,大声道:“大单于已经殡天了,临终遗言,着我继承单于之位。”

帐外一片骚动,随即中行说的声音又起:“不要慌,军臣单于已经殡天,诸位赶紧去拜见我们的新单于,伊稚斜单于。”

说着,中行说带头进帐,扑倒在伊稚斜脚下,长跪不起,道:“天地所立,大漠之王,伊稚斜单于请接受仆臣的效忠。”

众人学着样子,依葫芦画瓢,跪倒一大片。

中行说眼角瞟见一旁的侍女仆役,悄悄对一旁的右大将道:“王帐内所有闲杂人等统统杀掉,一个不留,为先王陪葬,快。”

右大将使了个眼色,身后又有几人起身,向帐外招呼了一声,数十名匈奴人入账,将侍女仆从全部杀死。

众人簇拥着伊稚斜,打开王帐四周帷幕,燃起了报丧的白烟。

“大单于殡天了,伊稚斜单于继位。“消息很快传遍了王庭,军臣单于的太子於单也仓惶从梦中醒来,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儿,一旁的侍卫就将他强行扶上马,然后挟裹着向南方飞奔而去。

早有人来报告新单于,伊稚斜大手一挥,道:”向南,那是汉人地界,随他去吧!“

伊稚斜早已成竹在胸,大单于本部远在韩朝边境,且由其心腹左大都尉阿咀木统领,自然不会有异动,而王庭附近的各部军马中,属他左谷蠡王的亲军人数最多,战力最强,再加上匈奴上层绝大多数贵族都已经归附,自然不用担心这次政变引起骚乱和哗变,至于太子於单,伊稚斜从来就没有将他放在眼里。

白羊王和娄烦王昼伏夜出,辗转反侧数百里,最终来到王庭,岂料,他们所依靠的军臣单于已经一命归西,新单于伊稚斜正好缺少祭旗立威的道具,不幸的两位军臣单于的心腹,就这么被推出大帐,当着所有匈奴贵族的面砍了,罪名是作战不利,丢失河套草原。很快有忠于伊稚斜的人成为新的白羊王、娄烦王,伊稚斜此举可谓一箭双雕。

一场政权交替的大幕在无声无息中落下,没有刀光剑影,没有血流成河,似乎一切都是顺理成章,消息传到传到汉匈边境上,匈奴单于本部大军得知军臣单于已经身亡,平静地接受了现实,继而成为新单于伊稚斜的部属。

汉庭不知内幕,但朝野上下普遍认为,新旧交替,必然内政重于征战,匈奴的攻势,应该会消停一段时间。

南逃的匈奴太子於单来到汉朝云中城下,自称匈奴王子,要求投靠,边城守将不敢怠慢,一边开城接纳一边火速上奏朝廷,汉武帝得报召集近臣商议。

主父偃认为:“匈奴已经在河套吃了大亏,为避免进一步刺激伊稚斜,汉庭应当将其政敌拒之门外。”

卫青道:“既然汉匈之间已经撕破脸皮,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收留下来,可以以此挑拨匈奴新旧势力之间的争斗。”

皇帝一锤定音,接纳了匈奴的废太子於单,并将其护送至长安,封为列侯。於单来到长安,也在日夜担心伊稚斜不会放过自己,加之寄人篱下,生活大不如从前,几个月后,便撒手人寰。

伊稚斜单于坐稳大位之后的第一道命令,便是继续猛攻汉朝边城,为殒命河南的白羊、娄烦两部部众报仇,汉军在巨大压力之下不断向朝廷求救,皇帝无奈,下旨放弃汉匈之间犬牙交错的僻远县份造阳县,将这片土地拱手给了匈奴,匈奴算是有了点面子,这才收手罢兵。

伊稚斜毕竟是弑君篡位,心中不免忐忑,汉人撤出造阳县,匈奴人占了不少土地,虽然比不上河南,也算是给部众有了个交待,于是下令撤军。

回到王庭的单于部众拖家带口十几万,被伊稚斜的嫡系部队挡在了王庭地界上,使者宣读了新单于的旨意,大批曾经是君臣单于心腹的将领被撤换,换上了新单于的心腹,大队人马这才得以回归,汉匈边境归于暂时的平静。

汉朝这边终于可以静下心来着手整顿内务,修筑朔方城。卫青主持粮秣转运,政务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文臣中,公孙弘、主父偃、严安、徐乐等人日渐受到重用,卫青昔日的故交义纵,此时也因不避权贵手段强硬而屡获嘉奖,成为一郡郡守,深受皇帝信任。

卫青不想参与到朝廷的内斗中去,专心致志为苏建做着后勤工作,文臣中如主父偃之辈嗅到了皇帝的意图,投其所好,提出了整治天下诸侯权贵之策。

朝议之时,主父偃上疏:“古之诸侯封地不过百里,强弱分明,朝廷控制他们易如反掌,如今的诸侯大有不同,动辄连城数十座,封地方圆千里,所谓尾大不掉,先皇时七国之乱正是由此而生。先帝时,御使大夫晁错出削藩之策,逼得诸侯造反,如今臣有一计,可消弭祸乱于无形之中。”

皇帝大感兴趣。主父偃继续道:“当下的诸侯王们少则有数个儿子,多者子嗣十数人,但能继承王位者不过是嫡长子一人,都是诸侯的亲生骨肉,庶子却不能得到一寸封地,这如何体现我大汉立朝以来就大力倡导的仁孝之道?陛下如果能将恩惠遍及诸侯子嗣,令诸侯王将封国土地再次分封,一来诸侯子弟将对陛下感恩戴德,二来,这种推恩的方法将大大削弱诸侯各王的势力,朝廷并不用直接削夺诸侯领地,而各王国却会逐渐衰落。此为臣的计谋,名推恩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