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论功行赏(1 / 2)
10、论功行赏
2018-04-15 作者: 某某某某某网友
10、论功行赏
一万七千名大汉健儿血洒疆场,甚至连马革裹尸的待遇都没有享受到,烈士的尸骨永远留在了遥远的北方,那是远离故土,敌人出没的地方。Www.Pinwenba.Com 吧
残阳似血,映照大汉皇城,因卫青的小胜而带来的欢乐气氛很快被损兵折将的消息所淹没,年轻的皇帝虽然心疼这将近两万人马,可依然觉得卫青长途奔袭之举完成了他的预期目标。
首先返回的是公孙敖,三千残兵,衣甲不整,一派败军颓废之气。公孙敖自知罪责难逃,交付了军马便入宫面君请罪,皇帝却并不传召,公孙敖只好忐忑不安的继续等待。
陆续公孙贺和卫青也返回了,公孙贺全师而还,算不上士气高昂,却也军容整齐,对于此次无功而返,公孙贺也颇有愧疚之意,进宫面君之时,他的待遇和公孙敖相差无几。
唯有卫青麾下一万骑士,沿着驰道徐徐朝京都长安而来,人马在边地得到休整,所以骑士们非但威武雄壮,整齐划一,更兼威风凛凛,神采飞扬,打了胜仗的凯旋之师,果然不同凡响,年轻的士兵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在路边民众的欢呼声中,又有些许的羞涩,将士们染上了敌人鲜血的战袍仿佛一枚枚勋章。
以首虏率来说,此战不过小胜,但从心理上讲,意义非凡。汉人被动挨打,只能防守不能出击的桎梏从此被打破,汉军等着匈奴人来侵犯却只能被动防御的历史一去不返了。李广全军覆没,公孙敖伤亡大半,这些挫折都不足以掩盖汉军看似微不足道的胜利,大汉子民所津津乐道的,更多的是汉军骑兵纵横八百里,穿越沙漠,荡平龙城的传奇。
磬声从未央宫传来,汉宫宣室,宦官向所有在京的公卿、贵戚、大臣,传到了皇帝的旨意,:“车骑将军凯旋,三公九卿以下官员出长安城门迎接!”
朝臣们其实已经熟知卫青,这些年皇帝在上林苑中闹腾得挺欢,主要倚重就是韩嫣和卫青两个人。朝臣中的许多人,因为卫青的奴隶出身,屡屡出言讥讽,谁曾料到,昔日的骑奴也能独占鳌头,凯旋而归。
卫青将麾下军士大部分移交给驻扎在长安城郊的北营中尉,并将俘虏数目、砍下的敌人头颅清点清楚,才领着众校尉和百余名亲兵押解战俘往京城长安东华门而去。
携带俘虏入城,这是皇帝的旨意,意在向大汉子民展示胜利,提振士气。
得知卫青所率胜利之师今日入城,兴奋的民众纷纷走上街头,想一睹大汉健儿的风采。从早上开始,长安的东华门前就聚满了人,皇家大帐也支了起来,看来皇帝要亲迎打了胜仗的汉军,人们更是热情高涨,越来越多的人涌向东华门,一时间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但人人脸上洋溢着喜气,没有人因为磕磕碰碰而在意。
大汉帝国太需要一场胜利了!
身背箭旗的斥候不断在城门和大军之间奔波,随时带来消息,远处的驰道上扬起烟尘,靠近城门的人群一阵骚动,看来大军已经近了。这时候城内传来锣鼓声,不用说就知道是皇帝亲临,皇家仪仗队已经出现了。
年轻的皇帝并没有乘坐御辇而是骑马而来,人群中一阵骚动,随即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皇帝一身戎装,大红色斗篷下金色的甲胄闪闪发光,头戴黄金束发冠,正中一块羊脂白玉,胯下一匹神色俊逸的枣红色大马,显得丰神俊朗,神采飞扬。
当年的少年皇帝时常纵马长安,民众早已见惯不怪,但自亲政以来,皇帝还是第一骑马出巡,数年不见的皇帝越发英武,民众自是欣慰。
皇帝来到御帐前勒马站定,城外大军已经清晰可见,领头的也是一员少年将军,靠近的民众能看见,将军约莫二十五六岁,高大强壮,剑眉,不大的眼睛中透着坚毅和果敢,挺拔的鼻梁仿佛宣示着他的不屈服,唇上有淡淡的胡须,仅隐约可见。那正是卫青,长安民众第一次将目光投向了一个原本陌生的青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