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胎死腹中(1 / 2)

加入书签

6、胎死腹中

2018-04-15 作者: 某某某某某网友

6、胎死腹中

选贤良方正之士为国家所用,恐怕是为君者最大的愿望吧,所以刘彻极为重视此次考试。Www.Pinwenba.Com 吧考试定在公车署举行,一大早各郡国士子陆续到场,一时间公车署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各国士子所学各不相同,诸子百家应有尽有,考试也不区分各家学说,凡是以实际举措为准。

考题很简单—策论,问当今天下治国之策。赵绾,王臧先初选了一百多份优秀试卷,再呈现给皇帝。

皇帝在建章宫一一召见了这些人,亲自策问“古今治乱之由,长治久安之道。”皇帝所关注的,并不是文章的华丽和应对的言辞,甚至不在意能应付一时的对策,他所在意的是具有统筹全局和长远的总体战略思想的人才。

最终,公孙弘,董仲舒,严助,吾丘寿王等人脱颖而出。能言善辩,文辞华美的平原厌次人东方朔,此前虽然呼声颇高,却也只是被充为郎官,待诏金门。

所谓的贤良方正之士选出不久,他们的具体情况就被呈送东宫。选拔人才,为国家所用,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有一个细节,大家都注意到了,那就是入选的这些人,全都是儒门弟子,哪怕有些兼学杂家,但依然是以儒学为主。

太皇太后自然也知道这一点,老太太虽然眼盲了已多年,但心智清楚的很,

刘彻嚷着要更化改制,她只当是小孩子过家家,闹着玩的,根本没有在意,听说选了一帮子儒生,都在公车署养起来了,她也不是特别紧张。

老太太一生信奉黄老学说,觉得老庄之道就是治国安民最好的指导思想,对于儒生的礼仪道德,繁琐礼制,老太太很是反感。反感归反感,对孙子的做法,她也不想干涉。

直到听说刘彻将这些人一一加以重用,担任朝中个各个重要职务,老太太才知道事态的严重性了。毕竟国家的运行,靠得就是这些各级官员,如果儒生当政,黄老之学肯定要受到压制,国家将会按照儒生们的意愿运行,这是她所不愿意看到的。

仅仅是用了些人,倒也不足为虑,主要是接下来的所谓新政,让窦老太太心惊肉跳。

汉武帝采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唯独尊崇儒术。又设立太学,专门教授儒家经典。董仲舒汉针对时弊,还提出了更化改制的体措施,首先是列侯就国,这是景帝时代就提出来的,但是执行的并不彻底,现在,采取更严厉的措施,使诸侯坐镇当地,教化子民,守土安邦。

其次是除关,“关”原指指函谷关,“除”是解除;“除关”就是解除进入函谷关的关禁。秦朝严刑峻法,为了保卫首都咸阳的安全,没有一张正式的公文作为特别通行证,不得出入函谷关。这就是关禁。到了汉代,政通人和,盗贼、叛乱虽未绝迹,却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了。后来,这个“除关”概念扩散到了所有关口和城门。

再次,就是一条对既得利益阶层来说最不能接受的措施:检举,即检举宗室及诸窦违法者。“宗室”就是刘姓皇族,“诸窦”就是太皇太后家窦氏的宗族。简单来说,鼓励检举皇亲国戚中违法乱纪的人,以维护社会稳定,巩固中央集权。

这些措施的实际意义,是为了抑制诸侯在中央的政治影响力。刘彻通过更化改制,命令当时驻在京城的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地。同时强制各地包括各封国、诸侯领地开放城门,不得私设关卡限制往来出入。这是打破地方割据的重要举措。

除此之外,加强了治安管理和不法行为惩处力度,对贵族子弟横行不法者严惩不贷,一旦触犯刑律,就毫不留情地削除其贵族属籍。

这些措施引起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不满,列侯、宗室贵族、外戚诸窦空前团结起来,原本互相不服气,互相诋毁、排挤的他们,都不约而同的集聚到太皇太后窦氏周围,诉说着新政的种种不是。

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度下,皇权是极具排他性的,,皇帝对全体国民以及土地等社会财富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和管理权,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无法被超越的权力。而利益集团是依附在皇权之上的,他们相辅相成却又互相牵制,甚至互相敌对。

所谓此消彼长,加强皇权就要削弱贵族的权力,自然会引起诸多人的不满。所以此番“有为”“无为”之争必然会进入一个白热化的阶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