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开发你的大脑(1 / 1)

加入书签

第二节 中开发你的大脑

2018-04-15 作者: 相如

第二节 中开发你的大脑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也有人指出:生命在于脑运动。研究表明,每个人长到10岁左右,每10年大约有10%控制高级思维的神经细胞萎缩、死亡。信息的传递速度,也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慢。但这不要紧,如果坚持用脑和注意脑营养的补充,每天又有新的细胞产生,而且新生的细胞比死亡的细胞还要多。

日本科学家曾对200名20~80岁的健康人进行跟踪调查。他们发现经常用脑的人到60岁时,思维能力仍然像30岁那样敏捷;而那些三、四十岁不愿动脑的人,脑力便加速退化。

美国科学家做了另一项实验,把73位平均年龄在81岁以上的老人分成三组:自觉勤于思考组、思维迟钝组、受人监督组。初级结果是:自觉勤于思考组的血压、记忆力和寿命都达到最佳指标。三年后,自觉勤于思考组的老人都还健在;思维迟钝组死亡12.5%;而受人监督组有37.5%已经死亡。由此可见,勤于思考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奥秘所在。

为了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大脑,必须了解左脑和右脑具有明确的分工。想象力和良知——这两个独一无二的人类的天赋主要是靠大脑右侧的功能。了解如何发掘右脑的功能就会极大地加强我们的第一次创造的能力。

近几十年来,对称作“大脑控制论”的这种理论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基本上表明,大脑的每个半侧——左侧和右侧各自专司和指挥着不同的功能,处理不同类型的信息以及处理不同类型的问题。

大脑左侧主要是管逻辑和言语的一侧,而右侧是管直觉和创造的一侧。左侧处理言语,右侧处理图像;左侧处理各个局部和细则的东西,右侧处理整体和各个局部间的关系。左侧处理分析,也就是进行分解;右侧处理综合,也就是进行装配。左侧处理连续的思考,右侧处理同时的和全盘的思考,左侧有时间界限,右侧没有时间界限。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何利思·曼恩有一次参观纽约市的一所公立高中时,走进一间高三的教室,拿起粉笔,在黑板上书一个实心的小圆。他问学生:“这是什么?”90%以上的学生都说那是一个点,其他的学生则说是一个句号。

曼思在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教室里又重复一次这个实验。结果出现了27种不同的答案,从“我爸爸的秃头”到“上帝的眼睛”都有。

小学三年级和高三学生的答案为什么出现这么大的差异?答案就是,右脑充分发展所致。1981年罗杰·史派瑞因为发现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各有不同功能,而获得诺贝尔奖。我们的左脑职司逻辑、线性及分析性思考;而右脑则控制想象力、创造力及冲动性思考。左右两半球虽然各司其职,但运作却相辅相成。例如:当我们想到某人时,右脑的运作使我们想到他的脸,左脑则使我们联想到他的名字。

虽然人们使用大脑的两侧,但对每一个个人而言,这一侧或另一侧一般会居于支配的地位。当然,理想的办法是培育和开发大脑两侧间的良好的连结的能力,以便使一个人能首先感到出现什么情况,然后运用适当的工具去处理它。不过人们往往停留在他们占支配地位那一侧的“舒适区”并根据占优先地位的一侧,或者是大脑的右侧或者是大脑的左侧,来处理每种情况。

在和谐做事中精打细算、开发潜能,是当今许多成功人士的不二法门。

三国时,兵少将寡的蜀国常因军师诸葛亮的妙算而以少胜多,连打胜仗,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不但在中国妇孺皆知,许多外国人也同样津津乐道。当然,外国也有同样精妙的例子。比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木马计”就很典型:当时,联合部队为了攻破坚守难克的特洛亚城,精心设计了一条妙计。命令交战中的联合作战部队“只许败,不许胜”,而且一路上丢盔弃甲,同时丢下内藏精兵猛将的木马。特洛亚人不知是计,将木马作为战利品带回城池。当晚,正当他们欢庆胜利的时候,藏在木马内的精兵猛将突然杀出,杀得特洛亚人惊慌失措,顾此失彼。城外的大部队乘机攻城,里应外合,一举拿下了特洛亚城。从心理学角度看,人都是有惰性的,今天松一松,明天等一等,你的事业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成功;从生理学角度看,人的大脑中,“内存”空间特别大,再勤于思考的人都无法用去其十分之一。大脑也和人体的其它器官一样,经常不使用,便有可能出现“锈死”等现象,因此,头脑更需要经常的锻炼,以保证其正常运转,如果你想作一名成功人士,那么这一点就更加重要了。当你有了一个既定的目标之后,你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去实现它。你通常会设计出一套一套的实施方案和一步步的执行步骤,在这众多的环节中,如果有一点考虑不周,便可能“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年轻同志都有这种经历:从上大学起、从刚刚走上社会起,我们一个个宏伟的构想、美妙的计划(甚至包括“学习计划”)都在实施的过程中,像肥皂泡一样的破灭了,失望之余,不知你是否寻找过原因、总结过教训。其实,仔细审查后你一定会发现,你的那些计划、方案中一定缺少些什么,这就是精打细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