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熟识性思维——熟悉,不等于没有风险(1 / 2)

加入书签

第四节 熟识性思维——熟悉,不等于没有风险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

第四节 熟识性思维——熟悉,不等于没有风险

在任何一个投资市场,投资者可以选择的投资方式有成千上万种,可选择的余地非常大。投资者是如何进行选择的?他们在选择之前都会分析每种证券的预期收益率与风险水平吗?当然不会这么麻烦。大多数投资者都会遵循一种简单的投资方法——将资金投资于他们熟悉的证券或者自己所了解的本地公司。这就是熟识性思维下的投资决策。

让我们看看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例子。

1984年,美国政府以反垄断为理由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电话公司分解为七个地区公司。12年后,经济学家戈尔·休伯曼(Gur Huberman)调查了这些地方公司的股票持有人的情况,结果发现,人们喜欢持有本地区电话公司的股份,而不是其他地区公司的股票。

投资者们之所以会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相对于外地的不熟悉的公司,他们更了解本地的公司。换句话说,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有“恋家情结”。正因为如此,很多投资者会用大部分资金购买本国股票,很少购买外国股票。

美国、日本、英国的股票市场市值分别占世界股票市场市值的47.8%、26.5%和13.8%。按照传统投资组合理论,一个充分分散的投资组合在美国、日本、英国股票市场的配置比例应该为47.8%、26.5%和13.8%。

但是,美国投资者却不是这样配置自己的股票组合的。据调查,他们投资于美国股票市场的比例为93%,而不是47.8%。不仅是美国人,日本人和英国人也是如此。日本投资者投资于本国股票市场的比例是98%;英国投资者投资于本国股票市场的比例是82%。

事实上,即使有些投资者将目光放在了国际市场上,将资金投资于国外的公司,他们也会选择他们所熟悉的公司。这些公司通常是具有非常高的产品知名度的大公司。例如,中国的投资者倾向于选择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大型企业。

但是,这种做法看似安全,却并非是最有益的。就拿日本来说,很多具有吸引力的中小型公司都拥有更高的出口额。

那么,投资者为什么还会作出这样的选择呢?因为他们倾向于认为熟悉的资产的收益率要高于他们所不熟悉的资产的收益率。

关于市场的预期收益率,世界最大的金融管理咨询公司之一美林证券通过每个月向全球的基金经理进行调查后发现,欧洲大陆的基金经理认为他们所在地区的市场收益率要高于英国、美国和日本,而英国的基金经理也坚决表示英国证券市场的预期收益率是最高的。

可见,投资者总是更看好本地市场。他们对自己熟悉的股票风险收益水平过于乐观,而对不熟悉的股票则过于悲观。这就是可口可乐公司虽然销往全世界,但由于总部设在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其16%的股权被亚特兰大的投资者持有的原因。

不仅是普通的投资者,职业基金经理也倾向于投资他们熟悉的公司。美国的职业基金经理虽然拥有大量的分析工具,能获取大量的信息,但是他们所选择的投资组合却也总是向本地公司倾斜,尤其在选择小公司或者风险较高的公司时更是如此。据调查结果显示,平均而言,美国职业基金经理所持有基金的公司总部比其他公司离其办公地点近100公里左右。

这样选择投资项目,到底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试想一下,什么公司是你最熟悉的、最了解的?自己工作的公司。正因为人们最熟悉的是自己工作的公司,很多美国员工才将401K退休计划中的养老金投资在他们自己公司的股票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