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个我(1 / 1)

加入书签

那些个“我”

2018-04-15 作者: 李良旭

那些个“我”

在百度上输入上自己的名字,一搜索,立刻发现,出现了许多与我同名的人。于是,突发奇想,想看看那些个“我,”多是一些什么样的人,他们与我有相同或相似的人生或经历吗?

那一个“我,”是北京舞蹈学院的一名学生。她那婀娜多姿的倩影,梦幻般的舞姿,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暇想。她才19岁,从小就喜欢上了跳舞,小小的年纪,一个人北漂,到了北京寻求新的发展和跨越。吃了很多的苦、尝尽了许多酸,凭着自己的坚强和努力,终于站稳了脚跟。如今,她当教练、拍戏、唱歌,生活渐渐地安定起来。她说,她最大的心愿是在北京买一套房,把爸爸、妈妈接到自己的身边来,她要为他们尽一份孝。爸爸、妈妈为了养育她,太不容易了。

原来,另一个“我,”是一个90后的妩媚少女,有着一个美丽的梦想和坚强。

那一个“我,”是生活在广州市一名腿部有残疾青年。他自己开了一家无线电电器修理门市部。他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发到网上,希望网友们有机会光顾他的修理部。从照片上,我看到,这是一个阳光青年,才二十几岁的样子,他的脸上溢满了自信,他的旁边还有一个姑娘的美丽倩影。看到那一个“我,”我心里顿时溢满了柔软”。

那一个“我,”用坚强、努力和勤奋,走出了一个崭新的自我。

那一个“我,”是一个才上幼儿园的4岁小男孩。没想到,这个小不点才这么点大,就知道展现自我,甚至会炒作自己。他说,他会唱歌、会讲故事、会踢足球,还会魔术。他说,长大了,他或许会成为一名歌唱家,或许会成为一名演讲家,或许会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或许会成为刘谦一样的魔术师。

那一个“我,”尽管懵懂、尽管稚嫩,但却有一个美丽的梦想。

那一个“我,”是浙江大学的一名讲师。他在大学里开办的心理学课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学生中遇到一些人生的困惑或迷惘,他常常利用心理学知识,为学生们释疑、解惑。常常给人一种拨云睹日,豁然开朗的美好,他成为学生们的知心朋友。汶川、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后,他又奔赴灾区,给灾民做好心理辅导,帮助灾民们度过心里危机。

那一个“我”,用他的知识、用他的善良,给人以心里疗救,成为人们的知心朋友。

那一个“我,”是贵州一家报社的一名记者。他的文字散发着清新、质朴的语言。许多来自“三农”一线的新闻报道,常常见诸于报纸上。通过他的报道,可以看出,他对工作非常敬业。那些贫困山区农民的亟需帮助解决的问题,在他的深入采访中,被报道出来,并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得到很好地解决。他说,我没有什么本事,我只有用手中的笔,为农民多写报道,才不辱我一个记者的使命。

那一个“我,”是一名记者,他在用手中的笔,书写人生、书写精彩、书写美丽。

那一个个“我,”生活在全国不同的地方,有城市、有乡村,有青葱少年,有翩翩少女,也有天真烂漫的儿童。看到那一个个“我”,仿佛有一条看不见的红丝线,将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于是,在生命中,多了一份关注、多了一份牵挂、多了一份守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