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关键时刻(1 / 2)
第二机步师成为主攻部队,完全不在帕特里奇的预料之中。
要知道,第一装甲师的实力是最强的,不但装备了最多的主战坦克,而且该师坦克旅全部装备了最新式的m1a3,只有装甲旅装备的是m1a2,战斗力绝对是最强的,突击能力远超过机步师。
问题是,第三十九集团军在战线北面所向披靡,不但打得日军落花流水,连美军第一装甲师都难以招架。可以说,如果之前还有部分美军官兵怀疑第三十九集团军的战斗力,这场战斗之后,他们都得闭上嘴。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南面的两个机步师身上。
准确的说,是让第二机步师肩负起重任。
虽然在部署上,帕特里奇更重视第三机步师的作战行动,不然不会在加强了两个日军主力师之后,还让两个日军主力师在后面当替补,更是让第七步兵师守在了战线后方,但是从整体部署上来看,帕特里奇在第三步兵师这边投入的精力,主要是针对最坏的情况,即第一装甲师的战线被突破之后,必须由第三机步师与第七步兵师堵住漏洞,阻止第三十九集团军向南突击。
由此可见,第三机步师的主要作用还是稳住美军战线,而不是突破东北军的战线。
这一点,在第三机步师的作战行动上也体现了出来。虽然在战场中央,该师在得到两个日军主力师团的支援之后,打得有声有色,让第六十五集团军不得不把主力摆在这边,而且没能跟上第三十九集团军的进攻步伐,但是在优势明显的情况下,第三机步师的进攻行动仍然非常谨慎。
当然,这也与北面第一装甲师向后收缩有关。
不管怎么说,在稳住了中央战线之后,美日联军只能把希望放在南面,即第二机步师的身上。
事实上,在第六十五集团军把主力派去迎战第三机步师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办法在南面与第二机步师硬扛。
要知道,第六十五集团军本来就要比第三十九集团军差一点,坦克少了两百多辆,而多出来的步兵战车又难以发挥作用。在战场南面,第六十五集团军只有一个装甲师与一个摩步师,连像样的预备队都没有,而第六十五集团军要面对的,不仅仅有美军的第二机步师,还有日军的第二十一师与第十九师。虽然这两个日军主力师团都是在战后成立的,但是两个师的参战时间都在一年以上,均装备了一百多辆主战坦克,还有大量的步兵战车。算上美军第二机步师的话,第六十五集团军没有半点优势可言。
为了顶住第二机步师的凶猛进攻,第六十五集团军不得不出动一个装甲师。
如此一来,就只能用一个摩步师对战两个日军主力师。
毫无疑问,不管是在装备上,还是在人数上,一个摩步师都太少了。要知道,在中**队里,师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战斗单位,摩步师的满员编制也就八千多人,而日军主力师团的规模与美军相当,即便像第二十一师这样的新增主力师团,满员也有一万五千多人,几乎是中**队的两倍。
当然,日军主力师团的实际战斗人数要少得多。
这也可以理解,日军是在境外作战,即便出动了大批二线师团负责后勤保障,各个主力部队也需要充足的保障人员与支援人员。比如在日军第二十一师中,仅炮兵旅就有将近三千人,独立后勤旅有两千多人,另外还有防空营、警卫营、侦察营等等,除掉这些支援与保障部队的话,三个战斗旅的官兵大约只有七千余人。也就是说,在日军主力师团中,作战人员大约只占了总兵力的一半左右。
与之相比,东北军在本土作战,不需要太多的后勤支援人员。更重要的是,中**队主要以集团军为单位参加大规模会战,因此大部分后勤支援力量都编在集团军下,各个战斗师所需的后勤支援人员就大大减少。比如在第六十五集团军的摩步师中,只有一千多名后勤支援人员,其余将近七千人都是战斗人员。
如此计算的话,摩步师的战斗力基本上与日军主力师团旗鼓相当。
这一点,也从双方的主战装备数量上看得出来。一个摩步师的主战装备就大致相当于日军一个主力师团,如果战斗人员过少的话,自然不需要如此多的主战装备。
与两倍于己的敌人战斗,确实是件很吃力的事情。
所幸的是,日军坦克部队的战斗力确实非常糟糕。第二十一师与第十九师又是在前线进行整编后成立的主力师团,主战坦克全是美国货,根本不适合日本坦克兵。如此一来,即便在坦克数量几乎是对手两倍的情况下,日军也没有占到多少便宜。
问题是,战场南面最为开阔,战线也拉得最宽。
别忘了,在战场北面,因为第十六集团军守住了玉田县,并且提前进入了防御阵地,加上美军在中路投入了第三机步师,所以双方都没有拉开了打,战线较短,兵力非常集中,也就导致双方投入的都是坦克部队。
在南面战场上,本来双方投入的坦克就不多,战线拉开后,更是不可能在每一处地点都动用坦克部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