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摸螺(2 / 2)
石螺浑身黑色,只有小指甲盖大小,尾部呈尖锥形。
一块大的河石约摸能摸个5~8个石螺。
从中游一直摸到上游,也才集了半个鱼篓。
慕之源对石螺不感兴趣,他沿溪而上,在上游较开阔的一片水面里捉虾。
等小豆子放完水牛,慕之源也捉了半鱼篓的河虾。
摸回来的石螺,清洗几遍,就被浸到大盆子的水里吐沙。
陈氏在水田撒了水稻种子,等发芽后就可以统一插秧。
从田里回来,看院子里的芥菜已晒得半干,陈氏取下一些,准备开始制作酸菜。
黍汐上前帮忙,把事先攒好的淘米水在锅煮开。
芥菜放入煮开的水中过5秒,码在陶罐里,待淘米水凉了,倒入陶罐,撒少量的盐,盖上盖子,用重物压着密封。
她又从仓库里拿了些甜椒和辣椒,对半切开,带籽埋到土里,等待发芽。
晚饭时,阿黍用河里摸来的石螺煮了汤底,石螺个小,黍汐本想倒了,但是小豆子不舍得,他喜欢嗦螺。
现在有了辣椒,她用炒田螺的方法,炒了一整盘的石螺,小豆子吸着螺肉可欢了。
不满三岁的妹妹阿蕉,也学着哥哥嗦起了螺。
无奈家里没有米粉,酸菜也还没腌好,不然她定要做一碗酸辣螺蛳粉。
春生哥今天摘了两根丝瓜送来。
阿黍就用煮石螺的汤底,混合着野菌、丝瓜和河虾,做了个「海鲜煲」。
软嫩的丝瓜中和了河鲜的土腥味,脆弹的野菌又给这道菜增加了来自大山的野趣。
晚饭后,慕之渊推着小推车陪黍溪去梨花镇夜市摆摊。
今天还是卖的出摊烤地瓜和薯片、薯条。
不同的是,她用番茄做了些番茄酱,在卖薯条的时候浇了一些。
这一新奇的味觉搭配,又增加了今晚的销路。
中秋刚过,夜市人依旧很多,阿黍的摊点因为烤地瓜和薯片,现在在梨花镇已小有名气。
晚上来买她小吃的,不仅有居民常客,还有些酒楼、食铺的橱子,也慕名前来取经。
阿香姨在城东开着一家包子铺,往常只要她家包子出炉,就十里飘香。
后来听一些老顾客说,观云桥的阿黍早餐摊卖的烤红薯很好吃,她也想卖,只是市场上不曾看到有人售卖生红薯。
“阿黍姑娘,你家的红薯真香啊~”阿香姨吃着红薯和黍汐套着近乎。
“您喜欢就好,我早上也有出摊。”
“我在城东开了一家包子铺,不知你这烤红薯可是自家栽种的?”
“是的,不过暂时也就够我平时摆摆摊卖一卖。”
“阿黍姑娘,以后你家地里的红薯收成了,可否卖一些给我?”阿香姨开门见山,也不绕弯子。
这红薯还没收成,就有人来预定了。
黍汐琢磨着如果是这样也不错,总不能一直卖烤地瓜,百姓的新鲜感总会消失的。
“大娘,可以的,这一季的红薯还没成熟,等收成了我给您送货如何?”
“你叫我阿香姨就好,阿黍姑娘爽快,有空来我家包子店,我请你吃香喷喷的大肉包子,哈哈!”
阿香姨笑着开心地走了。
“阿黍,你把红薯卖给别人,那你以后要靠什么出摊呢?”
“牧原大哥,红薯很好长的,水稻也不知道今年能否有个好收成,如果人固定来收红薯,我可以种很多很多,等存够了钱我也要开一家自己的食铺!”
穆之渊看着刘黍汐认真的眼神,原来她想要开食铺。
“而且我还能让春生哥他们一起种,要是今年秋季又闹蝗灾收成不好,至少还有红薯可以让我们填饱肚子。”
慕之源低头深思:如果能在全国推广,就不怕荒年没粮,百姓饿肚子了。
一想到赈灾粮还在阿黍的空间里储藏着,晚餐她道菜用的辣椒从未吃过。
他更加琢磨不透眼前这奇女子了!
“阿黍,明日你同我去一下开塘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