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由龙安府到松藩卫(1 / 2)

加入书签

迈过田垄,顺着小青河上溯,花了一天时光,赵五押送赵然来到清河庙,这是赵然亲眼见到的第一座道观。清河庙虽然距离赵庄只有三十多里地,但赵然从未往这个方向走过。对于清河庙的印象,仅仅是年关头上老族长那场法事上现身的几个青衣道士,以及那些装车运出赵庄的丰厚财货。

清河庙不大,就建在小清河边的一处石滩上,青石墙方方正正的围了个十余丈方圆的院子,院中露出几片红漆飞檐来。庙门紧闭着,只敞开了边角的一处小门,却无人进出。沿着庙墙的东西向,顺小清河南岸立起许多房舍店铺,隐然有了几分市集的样子。

赵五寻了这里唯一的一家大车店,要了个住间歇宿。晚上入睡时,赵然睡在大通铺的中间,两侧各躺一名家仆,赵五则将木桌搬到门口,顶住房门,自己直接躺在了木桌上。赵然看了只能苦笑,赵五盯他可盯得够紧的。

在清河庙外歇宿一晚,第二天醒来继续前行。赵然边行边望向清河庙,但始终没有见到一个道士的踪影。

过了小清河滩,便上了官道。虽然这条官道很简陋,仅能容四五人并排而过,但有路和没路的区别的确很大,一行人的脚步加快了许多。只过了两天时间,便赶到了石泉县城。

县城东门外立着一座竹棚,来到竹棚前,赵然明显能感觉到赵五似乎松了一口气。赵五和竹棚中的一名胥吏交接了几句,胥吏在一张黄纸上填了赵然的名字和户籍,让赵然按了手印,桌上一位画师则三两笔将赵然的头像描摹在黄纸上,赵然偷眼观瞧,描摹得还挺像。

从这一刻起,赵然知道,自己是没法开溜了,再要开溜,就算是真正触犯了大明律,到时候自己就成了官府画影通缉的逃犯,只要被抓到,轻则发配、重则斩首,那是绝对没有好果子吃的。

在竹棚处又等待了一日,石泉县此番应募的十二名役力都聚齐了。县衙来了两名解差,一胖一瘦,各持水火棍,他们将带领众役力前往川陵。川陵铜矿位于松藩卫,在龙安府西面,从石泉县到川陵铜矿需要步行五百余里。

川西宣慰司镇守太监府给出的期限是四月底必须赶到,如今已是三月底,留给众人的时间只有一个月。若是放在内地平原,这五百里地十天工夫就到了,但川西多山,只能沿着驿道前行,路很不好走,所以时间还是比较紧的。

瘦解差怀抱水火棍,在一旁冷着脸不说话,胖解差则捏着名册挨个核对役力。核名完毕,胖解差高喊了句:“起!”于是众人绕过县城,向着松藩卫出发。

服役者最怕的就是兵役和矿役,两者死亡的几率都非常高,所以众役力人人苦着脸埋头赶路,行伍中时不时发出一声声哀叹。

这种押送役力的差事本身毫无油水可言,若是出了差池,反而要担负罪责。再加上路途辛苦,川陵铜矿所在的松藩卫又是边界交兵之地,故此两个解差的脸色也同样不好。

赵然躲在队伍中,一路上小心翼翼。他担心的是两个解差受了四叔的好处,寻机害了自己性命。按照惯例,如果遇到需要长途跋涉的徭役时,各县为了不出差错,征发的役力都会多出一定名额,这便是所谓的“力耗”,比如这次去川陵铜矿,因为路途艰难,又是边境刀兵之地,其实石泉县的解送额只有十人,但却多征发了两人。

如果赵然中途而殁,那可真是死了都没人过问。

沿驿道向西北方向而行,走上两天,便出了石泉县境,进入江油县。过了江油县城之后,山势开始陡然拔峭,巍峨高耸,直入云端。河道也越来越窄,但却越来越险。驿路常常沿河道而开,许多路段都在陡壁之间。赵然向下望去,河水奔腾向后,卷起百股旋流、千层浪花。

赵然见人烟渐渐稀少,于是愈发警惕。“珍惜生命,远离解差”,这可真不是开玩笑的。

危险果然来临,而且来得相当突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