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8章 分别,人杰逝于湖波(2 / 2)

加入书签

为尊者讳,荀攸直呼其名,是为大不敬。

但曹操丝毫没有为之生气,反而开怀不少。

“有公达这番话,即便我的头颅挂到南阳城门时,只怕也是带笑得了。”

荀攸再次一拱手:“正是此理,还请大王暂作龙隐。”

曹操沉吟,随后点头:“好。”

典韦不明所以。

但他又很快明白过来。

荀攸让曹操换了衣裳,打扮的和寻常小兵一般无二。

和荀攸带来的那个人,体型和外貌和曹操恰有几分相似,他被换上了曹操的衣服。

典韦明白过来后,即刻拍着胸膛:“大王隐去便是,我带人去引黄忠!”

“不可。”荀攸摇头:“大王孤身而走,少不得你从旁护佑,我与诸臣去便是。”

典韦发愣。

曹操坐在那好一会儿,摸了摸身上的衣裳,又看了看对面那人,忽地喊了一嗓子:“还有酒么?”

“大王,这里还有些。”

有个骑官递来一个酒壶。

曹操拿着那酒壶晃了晃,摇头道:“才这么点?”

他向前走了几步,恰好见着地面有个水洼。

于是拔开酒壶,将酒水倾泻而入。

“拿碗来!”他又喊了一声。

或碗或瓢或壶,众人纷纷涌到此处。

曹操手持一碗,弯腰从水洼里舀起一碗‘酒’。

双手端着,双目通红,眼神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来!咱们君臣一场,便以此酒,就此作别!”

“但愿夕阳有东升之时,我曹孟德还有再起之日,能与诸位再会。”

“否则,便要期盼来生了!”

“大王!”

众人泣不成声,先后取了这酒水。

“来!干!”

曹操大笑一声,仰头饮尽,最后再看了荀攸一眼:“公达,人未必要留名在,天下多庸碌之辈,你应该懂我的意思。”

临别此言,似有所指。

荀攸只是微笑,并不做回答。

抬起手来,喝酒的碗遮住了脸。

一滴滴酒水从下巴肆意流下,却久久不曾放下碗来。

曹操又笑一声,一拍典韦后背:“典韦,我们走!”

“是!”

典韦放下碗,冲着众人一拱手,转身提起他那双大戟,追上了曹操的背影。

两道人影,愈走愈远。

“大王!”

众人纷纷跪下相送,哭声再也压制不住。

荀攸颤抖的手放了下来。

早已满脸是泪。

向着曹操离去的位置,恭敬行了一礼。

“诸位,我们暂做歇息,也要上路了。”荀攸说道。

有典韦在,寻常小队难以奈何曹操。

加之四处乱成一片,两个人目标极小,其实逃脱的几率更大。

但,也需荀攸一行人吸引对方注意,以告知黄忠:曹操还在以规模逃窜,而非单独脱身。

“我们往哪去?”有人茫然问道。

“去大野泽吧。”荀攸早有主意。

湖泊之处,黄忠一定会有所防备。

突然由陆入水,逃生几率倒是极大的。

凌晨,久不见水汽的天空突然瓢下了雨水,且渐渐下大,成了瓢泼之势。

这对于逃窜之人来说好又不好,好在可以遮掩,不好在要吃的苦头更多了。

荀攸一行一路往大野泽方向而去,被黄忠的哨骑精准捕捉。

“有多少人?”

“约有千余,武器装备还都算齐整,看样子是曹操的武卫军。”哨骑道:“一路向大野泽方向,路上还不时有曹军为他们打掩护。”

这些掩护的曹军负责遮蔽周军大部队,在武卫离开后,又开始逃窜。

显然,这批人拥有指挥权,是混乱曹军的指挥系统所在。

黄忠出发的时候,第二批哨骑回来复命:“有不少文官属吏!”

文官属吏扎堆,那必是曹操的中枢!

黄忠不再犹豫,率三千骑冒雨追来。

雨水中,马和人走的都异常吃力。

武卫们还能坚持,那些文官武吏则开始叫苦连天。

“还需往前走么?”有人喊住荀攸,面带苦笑:“总归结果是一样的,不如在这停下吧。”

“哪里话。”荀攸摇头,也不动怒,指着前方道:“周军来的仓促,皆是骑步,无法凭空造出船只来。”

“我们走得快些,到了那便安全了。”

几个文官大为吃惊:“公达有安排?”

荀攸含笑点头,高声道:“诸位放心,到了那里,必叫你们活命。”

众人听到这话,都恢复了些力气。

同时心中古怪:既然在这有安排,为何要让曹操典韦独走呢?

或是说……荀攸也无法断定能成功走到这?

毕竟到处都是黄忠的眼线,没被拦下也是万幸……

然而,后方很快有人传来消息:“敌军上来了!”

“有多少路?”

“很近,两三里地!”

如果不是雨声遮盖,在这基本上就能听到周军的动静了。

“加快行军。”荀攸道。

众人速度猛然一提,一路往前赶去。

直到看到水雾蒙蒙,四处雨点洒落间,前方茫茫一片——那便是大野泽了。

大雨中,水浪轻涌,莫说是船只,连一片板都未曾发现。

众人看着这发呆,一时都忘了对荀攸发怒。

直到后方彻底被黄忠的人包围,众人方才反应过来。

“荀公达!”

有人反应过来,连忙大叫一声:“生路何在?”

“回头便是生路啊。”

声音有些远。

发问之人循声看去,不知何时,荀攸已站在了湖边。

雨水倾泻而下,湿了他的头发和衣裳。

荀攸轻闭着眼,仰面吹着湖边冷风,缓缓交代着。

“武士们放下兵器。”

“文士们交出印绶,替周王的人草拟几份招降文书。”

“如此,不但能救你们自己的性命,还能多活些同袍的性命。”

“那你呢!?”众人追问道。

“我吗?”

荀攸笑了起来,又在大雨中摇了摇头,忽的一声叹息。

“为求一己之功名,为求一家之私利。”

“妄图逞计谋而得智名,谁知扶主不成,反祸了许多性命。”

“今日又有何面目,再去做周氏之民呢?”

对面那人快步走来,大声道:“公达何必执迷,等雨停后,新朝再立,恰如红日再升,天下已变,谁又计较过往事呢?”

“无人计较过往事,可有些过往的人却不会再来。”荀攸回答,看着来人道:“元常,如我这等人,若是匡扶主公成了大业,那便是有功于天下万民;若是事不成,那便是有罪的。”

“哪有这般道理!”那人连连摇头,否认道:“军中诸多将士,也有手染鲜血的,难道要一个个追究么?”

“将也好,兵也罢,都是以身以命搏杀于局中的人,断无罪孽可言。”

叹息声中,荀攸转身,面向湖水:“唯有如我这等人,自号谋士,摇唇鼓舌,与天下、与家族、与大义对立,出一言而使千万人丧生。”

“可即便如此……还是败了,那还惜身做什么呢?”

“大王说天下多庸碌之辈,庸碌之辈可不计功过苟活于世。”

“我荀攸虽智计不成,却终不想做那平庸之辈,背负那庸碌之名啊!”

说完这句,他一脚向前迈去,湖水渐渐将其吞没。

“公达!”

他追了上去。

众人也急赶过来,一阵忙碌,却未能在大水中将人捞起。

“罢了。”

挽留的人瘫坐在雨水中,苍凉一叹。

冰冷的雨水浇灌下,让他脑海愈发清晰,也理解了荀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