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的翻译(1 / 1)

加入书签

喜欢侦探小说的朋友对福尔摩斯一定不陌生。他是英国小说家柯南·道尔系列小说中的主人公,一位机智沉着的大侦探。他的英文名字英文是,如果直接用音译的方法翻译成中文应该是“荷尔摩斯”。为什么我们都习惯地叫他“福尔摩斯”呢?原来,福尔摩斯第一次进入中国是在清朝末年,它的翻译者林纾是福建人。他在翻译地名、人名的时候习惯用福州口音,所以才会出现像“福尔摩斯”这样跟普通话的发音不十分契合的译名。

林纾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翻译大家,一生共翻译了两百多种外国文学作品,被誉为“译界之王”。但他也是世界上最独特的一位翻译家,因为他居然不懂任何一门外语。林纾是晚清时有名的江南才子,但由于科举考试一直不顺利,就绝意于仕途,专心搞文学创作了。林纾走上翻译之路纯属偶然。当时,他的母亲妻子接连去世。几个要好的朋友为了帮助他从悲痛中走出来,就邀请他一起译书。其中有一位朋友名叫王昌寿,曾在法国留学 年,精通法语。他就对林纾说:“咱们一起来翻译小仲马的《茶花女》吧。”林纾开始不答应。是呀,法语一个字也看不懂,怎么译啊?王昌寿劝他:“我把意思口述给你听,你的文笔好,负责把它改写成中文。”于是,在闽江的一条小船上常可看到这样一幅景象:王昌寿手捧原著,一边浏览,一边口述;林纾呢展纸挥笔,写成中文。不过他并不是机械地记下王寿昌的口译,而是凭借极好的文学修养,写出“信、达、雅”的文字。林纾耳 聪手疾,文思敏捷,经常是王昌寿刚说完一句,他就已写好一句。一天个小时下来,记下的文字已有 多字。 年,《巴黎茶花女遗事》在福州刊行,这是中国第一部西洋小说译作,一时风行全国。林纾这位不懂外语的文人也从此走上了翻译之路。

林纾翻译的西洋小说为清朝末年的中国人打开了一扇接受西风欧雨的窗口。近代很多名人,像严复、鲁迅、郭沫若在青年时代都受到了林译小说的影响。钱锺书先生就说林译小说是他在十一二岁时的大发现,带领他走入了一个在《水浒》《西游记》《聊斋志异》以外另辟的世界。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我们现在读的外国文学作品几乎没有林纾的译本?

那是因为林先生是古文大家,他的翻译都是文言文的,而不是现代汉语。

我们来看看其中几部译著的标题,看看能不能猜出是哪部作品:《黑奴吁天录》,今天翻译成《汤姆叔叔的小屋》;《吟边燕语》就是《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再看一个,《块肉余生述》,“块肉”指的是孤儿,这部书就是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如果诸位有兴趣翻翻林译小说,就会发现那感觉完全不像在读西方小说,而像在读中国古典作品。

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化”。什么叫“化” 呢?通俗点说,猪肉吃进肚里,吸收了,变成人肉了就是“化”,否则就是不消化。翻译也是这样,好的译本意思上忠于原著,但读起来却根本不像翻译过来的,而像是原创。

从这个标准来看,不懂外语的林纾的确将他的翻译带入了“化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