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 2)

加入书签

近年来,中国电视屏幕上的讲堂类节目可谓琳琅满目,且各擅胜场,这种情况下,江苏教育频道的《微讲堂》还能玩出什么新意吗?说实话,栏目推出之初,我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忐忑的,但是很快,《微讲堂》就以精彩的表现打消了我的顾虑,坚定了我的信心。

立足教育定位,打造一档不一样的讲堂类节目,这个想法从接手教育频道之初,就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正式启动栏目策划的时候,讲什么,怎么讲,谁来讲,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三个问题。这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内容、形式、主讲必须统筹考虑、有机结合,栏目才会有个性和魅力,受众也才会喜欢。

讲什么?作为一档日播类节目,栏目的选题必须足够多、足够丰富,可以源源不断地开掘、撷取,同时这类选题又必须是频道目标受众所乐于接受的。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蕴藏着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而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或多或少都会有点了解,或者有着了解的兴趣,如果以文史为讲题,应该会有广泛的受众群,并且这也非常契合频道的定位。有鉴于此,在广泛观摩、深入分析众多讲堂类节目优劣得失的基础上,从频道的教育定位和目标受众的普遍特征出发,我们明确把文史知识作为讲授的主要内容。当讲什么的框子圈定下来,栏目的形象和气质也就呼之欲出、宛在目前了。

怎么讲?既关乎形式,又关乎内容,我们提炼出一个关键字,那就是刘旭东 “微”。在这里,我觉得,“微”至少指向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指向受众习惯。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飞跃发展,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的收视时间越来越碎片化,需求越来越快餐化、互动化,微博的风靡就是最形象、最有力的例子。因此,我们的讲堂要吸引年轻受众、影响年轻受众,就必须主动适应新媒体视听时代年轻受众的收视习惯,在精短和互动上狠下功夫。以互动为例,我们通过插入搜索引擎的形式,即时提示讲授的关键词,或对精彩内容进行简短评论,同时还通过置入节目二维码、开通官方微博等途径,与受众进行广泛互动,从而尽可能地贴近、抓住年轻受众。

其次是指向栏目时长。年轻受众收视时间的碎片化决定了讲授内容必须精短,精短到什么程度为宜?如果以一篇文章为参照,千字左右即可,既可以将某个知识点讲得饶有兴味,又不至于拖沓冗长。千字左右的文章,主持人以稍快的语速讲出来,也就五到六分钟的时间。因此,最后呈现在受众面前的栏目就是现在这个时长了,而主持人快速流畅、富有节奏的讲述又进一步强化了栏目短小精干的印象。

第三是指向内容表达。要想在五到六分钟的时间里,把一个文史知识点讲得面面俱到,显然是不可能的。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锁定受众,不管是历史人物,还是成语故事,或者文化现象,我们强调,都必须截取最精彩的片段、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尽可能地辅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力求让整个内容表达形象、生动、鲜活、抓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