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短暂的平静(1 / 2)

加入书签

两道奏表一前一后地送进了汉都洛阳城里,顿时就震动了朝堂内外,使朝中权贵们开始将目光真正地移到了西凉之地。

一开始,当朝廷得知羌人作乱时,虽然心下恼怒,却也并没有太当回事。在那些大人物们来说,边远之地的一些不通礼教的胡人作乱根本算不得什么,他们或许只是为了抢夺一些财物,伤不了大汉皮毛的。但现在的事实情况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那些羌人不但发展壮大,使不少汉人官民都成了同伙,而且居然还一战击溃了凉州数万大军的征讨,这对朝廷来说就不能等闲视之了。谁也不敢保证,这会不会又是一次黄巾之乱。

那由一小撮的太平道妖人揭竿而起的黄巾乱贼在短短的时ri里就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几乎将大汉天下倾覆。虽然最终通过各方的努力,还是将这些乱贼给平定了,但大汉朝也是元气大伤,没有个五六十年是不可能恢复了。

如果这个时候再出现新的大乱,只怕大汉朝就要寿终正寝了。这是朝堂里那些掌握着绝对权力的大人物们绝不能容忍的,所以他们即刻就开始着手如何镇压这些乱贼,就连最近一向不怎么理事的黄帝陛下刘宏,这回也不得不出面作决定了。

而趁着这个机会,朝中一直与十常侍争斗不休,但却一直处在劣势的官员集团也借口对这些事实上掌握着朝政大权的死太监发起了攻击。他们所找的理由也很是简单,那就是已经被杀的耿鄙是由十常侍的人推举出来的,而正因为耿鄙的无能,才会导致如此后果。

这前一封奏报是由李相如等太守所写,自然不会给耿鄙留任何颜面了,书中极言其在西凉的倒行逆施,把羌人会作乱的所有罪责都推到了耿鄙这个死人的身上。再加上他轻率出兵,给敌以可趁之机,丧军失地,其罪自然不轻。而作为曾经推举他任此职位的宫中常侍,这回自然是难辞其咎了。

官员们就是抓住这一点全力攻讦十常侍,认为他们是使羌人作乱的罪魁祸首,朝廷必然要严惩这些人,如此才能让天下人心服,从而顺利地平定乱局。而这些宫中内侍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在皇帝面前哭诉自己的委屈,乞求天子的谅解。

而结果,也正如当初党锢之争时一般,几乎可说全不占理的死太监们靠着皇帝对他们的信任很轻易就过了一关。虽然他们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抛出了几只代罪羔羊,但这罪名却还是没能真个落到他们几个人的头上来。

而在把这事的责任给解决之后,中官与官员之间的争夺又开始了,这回他们争的便是派什么人前去凉州主持大局。毕竟如今凉州的局面已经很坏了,朝廷必须派遣有能力的将领前往平定叛乱。而在这时,董卓所写的那道奏表也随之送进了洛阳城。

当得知在初战失利后居然很快就有人拿下一胜,并且将数万乱军jing锐击溃后——作为一个想要向朝廷表功的人,董卓的奏表里当然会适当地对自己所立功劳进行必要的夸大了——朝廷上下都大大地松了口气,这么看来至少西凉的局面还没有糜烂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董卓总算是如了自己的愿,这次功劳足够抵消他之前在平定黄巾之乱时的兵败之罪了。但他的第二个愿望却不能轻易实现了,对于凉州平乱的统帅选择,几乎没有人看好这个刚刚才把羌人击败的宿将。

这却与董卓的身份有着关系了,他是靠着父荫才做的官,所以并不需要如一些人般靠向宫里的常侍们买好来获得地位,自然算不得宦官一党了。而董卓又一直是在地方为官的,在朝廷里根基很浅,所以也算不得这些朝中权贵的人。在双方把这个位置看作一番新的较量的情况下,这些人又怎么可能把董卓定为此番西凉平乱的主帅呢?

如此在经过好一场段时间的争论和扯皮之后,终于在奏报入京一个月后,朝廷决定了人选,然后将这道旨意与给董卓及其下属军队的封赏一道发去了西凉。而这些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断拖延着时间的人们压根就没有想到这一个月是多么的宝贵,很可能在他们还在争论某个无关紧要的问题时,西凉的局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

而事实却也让人无语,西凉的情况并没有因为朝廷的拖沓就迅速恶化,羌人并没有趁着这个工夫继续挥军南下,而其原因就在气候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