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白龙马(1 / 2)

加入书签

刀光如月光,丝毫不停留,倾斜而来。

这一刀的风采,几乎凝练了过去,照亮了未来。

俨然有将这静止的二次元世界,拉扯延伸,成为一个真实的三次元世界的神通。

天魔的影子越来越淡,而刀光越来越亮。

仿佛一抹淡月微光,成了皎洁月华,如天河水流,倾泻而来。

此刻李志常固守灵台,心海之中,本我犹在,点尘不染,周围各自不同的自己上下纷飞,烦不胜烦。

诸般魔头乱其心神,动摇其动心,外来绝强魔刀,毁灭其存在。

内外交攻之下,若非有天崩地变色不改的定力,定然是难逃一劫。

那一刀终于到来,从胸膛劈开,露出里面的心脏,还在蹦蹦直跳,最后毫不犹疑,连那心脏都剖成两半,露出里面黑红分明的不同血液。

李志常终于睁开了眼,眉头舒展,没有痛苦。

整个人消散,连同魔气也消散,唯有无常剑鸣,经久不绝。

魔主淡淡的影子注视李志常身陨之处,没有欢喜,只有疑惑。

因为他感应不到任何李志常残留的信息,仿佛他从没有出现过。

一点火焰忽然凭空生起,一点火焰,一点星星之火,似一盏灯。

自太古点燃,终古不绝。

据传修行到了某种极限,便能点燃精神之火。

这既是火,也是道。

物质界的火可以湮灭,精神点燃的火焰,却可以亘古长存,如诸子留下的道理,是真理的火焰。

这道火焰了断过去。却把李志常的精神融于了天地万物的某种不可言喻道理之中。

仿佛诸子虽然消失,但其道理永恒存在,薪火相传,不可灭绝。

这便是所有修行者追求的东西。

有这火焰,便能开宗立派,有自己的道统。接引传人,到达不朽。

李志常前面的道路再清晰不过,这一朵道火,便能在他黑暗朦胧的时候,点亮前方,不再迷惑。

这整个静止的世界,似乎也被点燃。

将这天地烧的干干净净。

魔主的虚影。露出惊骇欲绝的表情,眼睁睁看着大火烧来,却半点还手之力都没有。

虽然这里只是他一具化身,可是面对能够点亮修行道路的精神火焰,这不灭之火。只是一具化身,根本不可抵挡。

天不生夫子,则万古如长夜。

便是因为夫子点亮了那精神火焰,照耀了那崎岖难走、攀登大道巅峰的路途。

李志常现在已经完全从一个修行者。转变成了一个领路人。

虽然大道无穷,终点还远。他的责任已经不仅仅是兼顾自己了。

佛门为何有大乘佛法、小乘佛法之别。

便是因为大乘佛法渡众生,小乘佛法渡自己。

立意有高下之别,故而有大乘小乘之分。

李志常即便没有照亮别人的意愿,可点燃这精神火焰。到底能够惠及后人。

若是虚空宇宙,阎浮世界,芸芸众生之中,有跟他走上类似道路的后来人,便能在冥冥中感受到李志常在这一步一步修行中,留下的道韵。

这就好比一位数学家创下了一个公式定理,永远值得纪念。

那无穷妙道永远存在,但是能将其精妙阐释,说给众生理解,方才称得上道德之士,群魔不染。

李志常便成了一名真正的道德之士。

西湖之上,小舟之上。

无常剑冲天而起,对着李志常忽忽一剑,穿胸而过。似白虹贯日,只在转瞬之间。

无常剑本是法剑,这一剑杀了李志常,便是完成它的真正使命。

修道人练法剑原意就不是争斗,而是用来了结自己,从而超脱。杀别人易,杀自己难。

不杀掉自己,到底便是个守尸鬼。

可是其中分寸、道理若是领悟不得,便是自杀,贻笑大方。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

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一阵风吹过,李志常的尸体,冰消雪融一般,化成一滩水迹,流进了茫茫西湖之中。

然后一朵火焰生出。

火便是生机。

燧人氏点火,才有了文明。

这朵火焰有文明不灭之道,有凤凰涅槃之意,更有峥嵘生机。

一个清净道人,眼中黑白分明,分出清浊,自有一股亘古不灭的道韵,手持拂尘,腰上悬着灰扑扑的铃铛,背上斜斜露出漆黑的剑柄,踏在扁舟之上,便是那清微天的道君,也给比了下去。

所谓风神秀彻,仙气逸然,概莫如是。

李志常抓着白素贞,一道长虹惊天掠地,往西北而去。

那法海带着小和尚,刚到了西湖边,就看到长虹跨天,忽然而去,到底晚来一步。

法海扔出禅杖,化作一条飞龙,紧追不舍。

可是横空一把巨剑,如插天巨峰,轰然而至,将那飞龙打得火花四溅,最后落回法海面前。

法海声如雷音,滚滚而去,道:“道友我不阻你成道,你为何不让我了断恩怨。”

天空中有缥缈声音悠悠而下,说道:“了断也不在今日,若非水漫金山,怎见雷峰塔倒,方得如来真意。”

法海口喧佛号,道:“道友横生枝节,他日还需做过一场,何苦来哉。”

“早想领教你这半步金仙,可惜不在今日,西湖水干之时,你我再会。”

法海心中一叹,只可惜那佛陀遗物,紫金钵盂被人借走,不然今日对方妙道新成,也护白素贞不得。

更可怕的是,李志常居然直接跨越到离金仙只差半步的境界,和他处于同一层次,让他的佛心都差点动摇。

几乎以为回到了上古。

当然上古猛人更多,妖族那位绝世妖圣。从修道到金仙,居然只花了七年不到的时间,成为诸天万界中有数的强者,后来留下一具化身,也成了诸佛之一,端的是可怕至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