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等宋玖的粮船(1 / 2)
老天爷对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们还算怜悯,自打遭了蝗灾后,天气开始风调雨顺起来。田里头茬稻穗毁掉不少,农人们来不及怨天尤人,及时下地追肥,二节腋芽迅速长了起来,抽穗扬花灌浆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完成了,此时的稻穗都有了些分量,弯下了腰在风中摇摆。
杜梅家的棉田已经结了大片棉桃,有些性急的,已经在太阳底下裂开来了,露出雪白的棉花。棉花的采摘期特别长,会一直持续到下霜时节。
现在还不是全盛期,所以每次只是杜樱在河滩放鸭的时候,去田里收一回。收棉花很讲究时间,一定是在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去早了,露水未干,棉花是湿的,如去迟了,太阳将枯叶晒干,收的时候,碎屑很容易粘在棉花上。
饶是杜樱这样每天攒一点,二房院里也已经晒了一片,阳光下,白花花一片,直闪眼睛。
杜梅家的鸭子已经进入产蛋的鼎盛时期,每天捡到的鸭蛋都超过一百三十个,而双黄蛋就有二十多个。杜梅这段时间有空,仔细观察了鸭群,原来不是哪只鸭子生双黄蛋,而是每只鸭子都会偶尔生双黄蛋。
过了大暑,连下了几场雨,天气开始分早晚,暑气渐渐消散了,早晚有了凉意,出门开始要加衣了。
地里的大豆玉米渐次老了,杜梅除了每五天送一次鸭蛋外,几乎每天都在家里忙着收割,虽说有杜树帮衬,但他还得忙阿爷家的地,杜梅不想他经常被阿奶骂,便得空自己多做些,减轻他的劳作。
打谷场上重新热闹起来,各家的豆秸一字铺开,吧嗒吧嗒的梿枷声非常有节奏,伴着黄豆挣脱豆荚的脆响,农人们的脸上绽放出蝗灾后第一场收获的喜悦。
杜梅家田里肥上得足,蝗虫灭得及时,豆子几乎没受什么影响。当她将满满四口袋的黄豆运回家的时候,身后不知有多少羡慕或嫉妒的目光。
将黄豆整整晒了两个大太阳,迎风扬净,杜梅这才放心地将豆子收进了粮仓。豆秸拉回来做了烧火柴,而那些瘪豆残粒,杜梅则留着喂鸭子。
玉米棒子是直接从杆子上掰下来的,晒了两日,一家子忙了几天,终于把玉米粒全剥了下来,杜梅只选了好的留下,而那些瘪的虫咬的,都喂了院里的鸡。
玉米杆子还杵在田里等着完全风干,地里的红薯已经可以吃了,家里缺粮少吃的人家已经开始刨了。杜梅也挖了半垄给妹妹们尝尝,此时的红薯个头虽大,却还没经霜,不够甜。她们吃过了,解了馋,也就不惦记了,只留在地里慢慢长。
半个月在杜梅的忙碌里很快就过去了,眼见着八月初了,杜梅记着与宋玖的约定,见家里的农活忙得差不多,她又开始每日到射山镇的粮铺去了。
杜梅在粮铺里等了三五日,每日又到码头上去打听,却是没见宋玖的粮船来。
牛二有点按捺不住,难免唠叨:“都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那小子病病歪歪的,也不知能不能成事。”
杜梅心里也很忐忑,毕竟他们除了一纸契约,什么都没有,他连订金都没收她的,倘若真爽约不来了,她也怨不得他。
如今粮铺里的稻谷不多了,她还夸下海口,说要借粮给沈章华赈灾,若是宋玖的粮食不来,她的粮铺怕是要倒闭了。
梁记已经关门,若是等着收购十里八乡的秋粮也是可行的,只时间上还得挨一个月。可不论粮铺等不等得及,到时恐怕高价也收不到多少,毕竟二茬稻远没有头茬稻好,农人们交了赋税,再留下口粮,能卖的就非常有限了。
杜梅心里焦躁,却不能像牛二般显摆出来,怕粮铺里的人都跟着慌了神。她无事的时候就去余济堂帮钟毓,她因着鸭群灭蝗,认识了远近村子里的很多人,他们多乐意和杜梅聊天,杜梅便试探着和他们订秋粮。
钟毓心思缜密,他见杜梅老在粮食上打转,心下多少明白一些。这日病患少,收拾诊室的时候,钟毓装做随意地问:“你总在我这里帮忙,粮铺里如何了?”
“粮铺里有牛哥和大丫管着,基本上不需要我操心。”杜梅避重就轻地说,她不想钟毓为她担心。
“若是太辛苦,就不要做了,跟我行医一样能养活你母亲和妹妹们。”钟毓见她不肯说,只得这般安慰她。
“谢谢舅舅,我不怕辛苦,开粮铺也好,养鸭子也好,我都会竭尽全力去做的。”杜梅目光坚定地盯着某处,这话是对钟毓说的,也是对她自己说的。
“嗳,你这丫头,随你吧,只若遇见难处,一定要来找我,好不好?”若是往日,钟毓听这话定然要生气,可这次,他只是叹了口气,还与她好生商量。
“那是肯定的呀,谁让你是我舅舅呢。嘻嘻。”杜梅见他明明不爽,还忍着脾气,遂笑着哄他,如同哄自己偶尔生气的母亲。
杜梅一日日等不到宋玖,却等来了叶丹,这日她从余济堂吃了午饭,正低头想着心事回粮铺去,却被叶丹半道拦下了。
“梅子,我正寻你呢,我刚到粮铺里找你,他们说你去了余济堂。”叶丹步履匆匆地迎面而来。
“嗯?怎么了?”杜梅的心思还在粮食上,有点茫然地问。
“你上次给轻舞做的什么衣服?”叶丹一脸焦急地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