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钓鱼(一)(1 / 2)

加入书签

就在铁牛和周康回来之后的次日,许辰准备多时的大型杂货铺子,终于开张了!

当日许辰让穆春前去给那些在拍卖会上把宅院和店铺出质的商人们送去的契约上说的便是这杂货铺子的事。

上面言明,许辰以开杂货店为由只需租用他们的店铺和宅院五年,五年之后,原物归还。同时因为大型杂货铺所需的商品种类繁多,许辰一时间也难以疏通那么多的进货渠道,所以便要他们利用自己的进货渠道无偿为许辰提供一些商品,期限也是五年。

如此一来,商人们在算过一笔账后,纷纷觉得这个契约值得签!毕竟和这些商铺还有宅院相必,那五年里提供的货物虽然也所费不小,但是算下来他们还是占了便宜的!

商人们不是没想过许辰为什么要和他们签这样亏本的契约,只是在被许辰搞得疯狂之后,在绝望中又抓住了一线生机,这些商人已经没了去探索许辰意图的心思了。

大型杂货铺其实就是许辰仿造后世超市做出来的一个商店,一个什么都卖的商店!

当然,因为没有摄像头也没有探测器,许辰是不敢让客人们直接接触商品的,虽然他不在乎这杂货铺的收益,但是做戏还是要做真的,不然谁会相信呢?

所以,这个杂货铺说是超市,其实更像后世村镇内的大商店,柜台够大,货物全部放在货架或者是橱窗内,至于顾客众多,那也不过是多顾几个伙计罢了!

许辰这一回的杂货铺其实是十几间一起开张,这还只是第一批,后续还会有好几批,挑的地方也不是那些繁华地段,而是一些人口密集的居民区,甚至是一些贫困百姓的聚居所在。

这样的消费群体,自然不可能将价格定得很高,所以许辰基本上可以说是在薄利经营。

“开这种铺子恐怕赚不了钱吧?”被许辰邀请来的徐番,或者说是因为许辰翘课主动找上门来的徐番,看了看杂货铺周边的环境对着许辰说道。

他可是知道自家徒弟赚钱的本事的,前些日子的那场拍卖会,王冼一得到准信之后便跑到他家去和他说了一遍,当他知道自己这个徒弟竟然短短一个月内就把一片毫不值钱的荒地变成了风水宝地,竟然一次性赚到了大唐一年的赋税,这……这哪是赚钱嘛!分明就是抢钱!工部的制币局造钱也没这么快!

所以,现在看见许辰竟然耗费这么大动作来开这个基本上赚不了三两个子的杂货铺子,徐番一时间便疑惑了!

“怎么会呢?老师啊!您可别小看这些针头线脑的,赚的是少了点,可是架不住量大啊!薄利多销嘛!再说了,我这只是先把店铺开好,后续还会有别的运作的,也不是只有这些居民区的,还有那些大街上的旺铺嘛!那些店里也可以卖一些奇珍异宝啥的,这不就赚回来了嘛!”

“咱们在这种地方开店,不图赚多少钱,关键是要把店铺的名气的传出去!杂货店靠的是什么啊?那就是一个‘全’字!东西越多,种类越全,人家才会来光顾你不是?”

“等到这名气传扬开了,给人一种只要买东西来咱们店里就一定能找到的念头,那还愁赚不到钱嘛!”

许辰十分耐心的给徐番解释道,一边说还一边手舞足蹈的给他将一些具体的例子,那架势,徐番从来就没看他这么起劲过!

徐番看着面前正在滔滔不绝的讲诉着的大徒弟,眼睛慢慢眯了起来,脑中早已思索开来:“这小子不对劲!按他这么说的,这铺子的确也能赚钱,只是先期投入大了一些,但是却是个长远的买卖,倒也符合这小子一贯放长线钓大鱼的性子。”

徐番不是一个书呆子,这些经世之道他都有很深的造诣,所以许辰说着这些他都能懂,想了片刻后也觉得许辰的注意不错,只是看着这家伙这副兴高采烈的模样,徐番总有一种他又要坑人的感觉!

这是多次经历给他带来的条件反射,没有理由,就是有这种感觉!

而当徐番正听着许辰的讲诉有些不耐烦的时候,举目四顾,竟然发现他们身旁那个掌柜的貌似在算着帐,其实身子却一直往这边倾斜,而且每当许辰说到一些具体的东西时候,这个掌柜的拨算盘的手便会慢上一些,甚至有一次在许辰说到一些新奇的东西的时候,这个掌柜的竟然微微皱了皱眉头。

许辰正好背对着这个掌柜的,自然看不见他的异常,但是徐番何许人也?以前干的就是给人挑刺的御史工作,对方这些细微动作绝逃不掉他的眼睛。

然后,徐番再次看了看那个掌柜的,再看了看依旧滔滔不绝的许辰,一瞬间一个念头便涌上了他的心头:“这小子果然又要坑人!这些话压根就不是对我说的!”

徐番的感觉还是很准的!因为那个掌柜的不是别人,正是梅云!

当日,许辰前去拜访梅云后,在梅府待了一个多时辰,随后便把梅云给招来做了一个杂货铺的大掌柜,这一件事曾让许多人不解,想他梅云好歹也是一个商界大亨,而且上一回的拍卖会几乎没有损失,只是手下的那帮人散了而已,但以他尚有的家财,是绝不可能屈尊来做一个掌柜的!

可是,他却依旧来了!

杂货铺的开业很热闹,毕竟面向的是普通百姓,虽然没有那些达官贵人捧场,但是架不住百姓的热情,所以虽然今日的销量不多,但是城中的每家店都是一副人满为患的样子,至少人气是够了!

傍晚,杂货铺打烊之后,梅云收拾好了账薄,上了门口梅老为其准备好的牛车,走上了回家的路,杂货铺离家不远,不一会儿,牛车便驶进了梅府的大门,大门一关,便没了丝毫的动静,直到第二天一早,梅云再次在家门口踏上牛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