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雏凤清于老凤声(1 / 2)

加入书签

    老李头对于赵允让的作法有些不解,按照老头的想法,这省柴灶起码也能让自己这群人干上一年半载的。

狗子忍不住,老在赵允让身边绕来绕去。

赵允让哭笑不得:“狗子过来!”

狗子颠颠地跑过来。

赵允让一挑眉:“怎么着,对我今天的作法有意见?”

狗子嘟着嘴:“没意见,可是好好的省柴灶,干嘛送给他们,咱们一个一分的利,原来可是十分!”

这算术还不错!

“狗子,你回答我两个问题,第一,省柴灶能不能干一辈子?第二,如果能,你愿不愿意干一辈子?”

狗子直接傻眼:“一辈子?”

赵允让盯着狗子的眼睛:“对啊,一辈子,靠着这个,你一辈子吃喝不愁,过小日子!”

狗子纠结了半天,老李头急得直搓手,赵允让可是暗示过让狗子读书啊,有心开头,结果被赵允让用眼神制止了。

狗子好半晌,才咬着牙回答:“我不愿意!”

赵允让点头:“你为什么不愿意?你不是不舍得这省柴灶吗?”

狗子攥紧了拳头:“我觉得我这一辈子,不能只能和省柴灶打交道!”

赵允让大笑:“这就对了嘛,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总得要见识一番,这小小的省柴灶,不过是蝇头小利而已,官家来推广,也算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回到了庄子,赵允让就开始围着庄子转开了。

之所以亲自去了一趟大相国寺,定下了老周的石灰,其实是为了建设整个庄子。

因为砖瓦石料乃至所需的木料,都需要专业人士,弄张建造农家新村的图纸没难度,可是具体操作自己绝对搞不来。

没过上半天,老周亲自押着车队来到了庄子上。

五万斤石灰,不是个小数目,银子倒未必有多少,可是数量有点大。

特意找的双套大车,扇面扎着围帘,都是当年的新芦苇。

饶是如此,一车也就能拉一千斤左右。

老周人缘不错,也就凑了二十几辆大车,拉了不到三万斤过来。

一见到赵允让,老周爷俩先跪下磕头,赵允让连忙拉起:“账目结了?”

“结了,结了。”老周笑逐颜开,小周意气风发。

赵允让点头:“结了就好。”

安排人卸车,每人发了一个口罩,都是上好的细麻布,里外三层。

这是赵允让视察烧锅的时候,李月娥提出来的,说酒气刺激得工人眼都睁不开,而且呛得难受。

所以赵允让让赵富贵找村里的妇女制造了一批口罩,至于护目镜暂时没有办法,只能先委屈他们了。

小周眼睛发亮,抄起家伙,从赵福贵手里领过一个口罩,兴冲冲去卸石灰了。

这小子,有前途。

赵允让拉着老周继续绕着庄子:“你看我这庄子怎么样?”

老周嗫嚅:“还行。”

赵允让哈哈大笑:“老周,你这是口不应心啊!”

“我这庄子,别说十里八村,方圆几十里以内,都是最差的,可是你看着,不出一年,这庄子就会旧貌换新颜!”

老周连连点头,可眼神中却带着几分狐疑。

说起来,对于赵允让,老周是打心眼儿里感激,尤其从吴由嘴里知道这很有可能是周王府的小王爷,更是感激得无以复加。

可是,也正因为如此,老周才不大相信赵允让能管好一个村子。

虽然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可是老周也是农户出身,深知乡村治理的困难,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小王爷,哪有这能力?

赵允让看出老周的怀疑,也不解释,拉着老周开始满庄子转悠。

这里是商业区,这里是住宅区,这里是水井,那里是公园,对了,庄子边上准备建造个学校,那一大片空地是操场。

老周似懂非懂,可是却明白,这个小王爷,也许还真是个懂行的。

不,不能说是懂行,这就是个内行啊!

老周给许多村子送过砖瓦石料,大致也都是几家富户,翻新家里的房子。

虽然宅院也是中规中矩,可是从来也没有把百姓挂在嘴边的。

这赵允让几乎每个设计都考虑了村民的衣食住行,甚至还领着老周到一家屋里,明明白白地拿出两张图纸:一张全村的平面图,一张农家的宅院图。

老周的眼睛亮了,花费暂时放到一边,就这两张图纸,就价值千金。

这格局,那都是一点一滴的经验教训。

盖房子的老师傅,这东西都是放在心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除非要死了,那也是传内不传外,,实在没辙,才传给早就看中,可以养老送终的徒弟。

一旦有个三长两短,技艺就此失传,也是常有的事。

这是可以传家的宝贝啊。

赵允让看着老周激动的样子,缓缓把图纸卷了起来:“怎么样?”

老周连连点头:“好!好!好东西!”

“帮我把庄子建起来,这东西就是你的!”

老周想了想,为难道:“我没这么多钱。”

赵允让无语:“钱我出!”

好家伙,这图纸在老周心里这么值钱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