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茶馆文化(1 / 2)
郑旭东听着这位出租车司机大哥津津有味地讲解,吃着咬一口从嘴角直流油的大肉包子。
郑旭东老早就听说京城的出租车司机愿意神侃,没想到TJ的出租车司机也不遑多让。
这个司机名叫马文东,今年二十八岁,郑旭东叫他一声“小马哥”,从祖上开始他和他的家人就是土生土长的TJ人,因为打小不愿意读书,家里人就出钱给他买了辆韩国现代索纳塔轿车并花了三十多万购买了出租车运营手续,让他以开出租车为生,他也没雇人开,说是怕雇人开不爱护车,只是自己开大班(出租车通常都分白班和夜班,一般都是车主开一个班,然后雇人开另一个班,这叫人休车不休,能让利润最大化,而早上早出车,晚上又晚收车不雇人的经营方式行内叫开大班),现在这台车已经开了五年了,还有三年就报废了(出租车八年强制报废),跑了六十多万公里,车况依然良好,如果雇人开的话,车早就祸祸完了。
郑旭东坐在他的车里从车内的卫生环境就能看出来他车保持不错。
今天他正好白天陪着丈母娘去白医大看病,刚刚把丈母娘送回家出来接的第一个活就是郑旭东,用他的话说“没想到接个大活儿!”
“对了,小马哥,刚才你说TJ三绝指的都是什么呀?”郑旭东拿起桌上的餐巾纸擦了下嘴角淌下来的油问道。
“哦!老弟说TJ三绝啊,是指TJ三样风味小吃,分别是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这三样。它们都是当地的百年老店了,从清末时期就有了,一直流传至今,难能可贵的是又都是民间的小吃。”
“那小马哥能说说另两样小吃吗?”坐在郑旭东边上的唐洛勇问道。
看到唐洛勇管自己叫“小马哥”,马文东立刻不好意思地说道:“您叫我马老弟就行。小马哥可不敢当。”马文东拿起桌子上剩下的半瓶北冰洋汽水喝了一口说道,“狗不理包子之所以叫狗不理,老年间的说法是因为它的创始人高贵友小时候的乳名叫狗子,是他老爹老年得子后为了好养活起这么一个赖皮名字,后来他做的包子出名了,人们就叫狗不理了。至于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它们的名字都是由地名而来的。十八街麻花最出名的是桂发祥这个牌子的,最早因其店面坐落在大沽南路十八街处,人们都叫这个麻花为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也是它的发名人刘万春最开始推着独轮车走街串巷的叫卖,出名后人们叫他炸糕刘,后来有了自己的门面,就在北门外的耳朵眼胡同出口的地方,人们从此以后就叫他的炸糕为耳朵眼炸糕了。这些津门三绝小吃的名字是不是都很接地气啊!”
郑旭东听完之后感慨了一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啊!”这些东西在家里通过网络也能看得到,但就不如身在其中听当地人说起来那么津津有味。
“小马哥,一会儿你带着我们去这些地方买点儿这些特色小吃吧!”郑旭东说道。
司机马文东赶紧摇了摇手,然后说道:“兄弟,你信我的,这些东西只有吃那种刚出锅的,顶着热气的才正宗,才好吃,你去店里买的那种都是真空包装的,不知道做出来多少天了,那是卖给游客的,当地人是不买的,那东西必须是现场制做,现场就吃,那滋味,绝了!就说咱们现在吃的这热包子,给你们真空包装的,回家上锅再热一遍也不是现场吃的这个味儿!没法比,所以想吃津门三绝的必须来我们TJ!”
郑旭东看了一眼唐洛勇后说道:“小马哥,我们还是要买一些,我这位唐哥家里还有孩子,他们来不了这里,就只能通过物流往家里带一些回去了。”
“啊。。。如果是那样的话,那就没办法了,我一会儿带你们去他们正宗的老店里买一些礼品包装的,然后再找一家物流公司。”
“太好了,我们也吃得差不多了,天色也不早了,要不咱们现在就去买?”
马文东带着郑旭东二人在桂发祥的老店买了些十八街麻花,又去了耳朵眼炸糕店买的炸糕,最后回到狗不理包子店又买了些狗不理包子,这些东西在老成区都有卖的,都在这附近,所以很快就买齐了,找了一家物流公司将这些TJ著名小吃发回了唐洛勇的家里。
“晚上这里有什么好的消遣吗?”郑旭东问道。
“兄弟,你可问对了,到了TJ除了吃那些小吃之外,就要听听我们TJ的茶社相声了。”马文东面露自豪表情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