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围歼战(中)(1 / 2)

加入书签

过了没多久,莫德尔和博布鲁伊斯克的城防司令官加曼将军取得了联系。莫德尔表明自己的身份后,开门见山地说道:“加曼将军,你们现在的情况很危险,要想办法从俄国人的保卫里突出来。”

“元帅阁下,”加曼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危险,他还向莫德尔解释说:“如果我们放弃了城市,那么在城市东南方向的第35军就会变得孤立无援,因此我建议,等我们和友军汇合以后,再采取突围行动,我们一定地打破俄国人的包围。”

“形势很紧急,加曼将军。”莫德尔语气严厉地说:“你立即做好突围的准备,我马上给第35军军长冯·路得措夫将军打电话,命令他们立即向你们靠拢。”

加曼在放下电话以后,立即将自己的参谋长叫到面前,对他说道:“参谋长,如果我的判断没有错误的话,俄国人很快就会向我们的城市发起进攻。现在我命令你,让部队已经构筑街垒工事,在建筑物里建立火力点,将坦克埋伏在十字路口,我们要给那些胆敢冲进博布鲁伊斯克的俄国人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

“明白,司令官阁下。”参谋长连忙答道:“我立即给部队下命令,让他们加强城内的防御,以抗击俄国人可能发起的进攻。”

而莫德尔在结束和加曼的通话后,意识到假如被苏军围困在博布鲁伊斯克东南面的部队不突围,那么加曼也不会轻易地放弃城市。于是他又给自己的老部下——第35军军长冯·路得措夫打去了电话。

路得措夫听到莫德尔的声音后,立即激动地问:“司令官阁下,我们这里的形势很糟糕,俄国人把我们围住了。为了防止我们被歼灭,我强烈地请求您,允许我们立即突围。”

“路得措夫将军,我给你打这个电话,就是通知你们立即突围的。”莫德尔有些焦急地说:“你们要不惜一切代价突围,将部队撤往博布鲁伊斯克,与加曼将军的部队汇合;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话,就转向北面,向波戈列雷突围,以便和那里的第4集团军汇合。”

作为莫德尔的老部下,路得措夫对莫德尔的命令执行得特别干脆。他以最短的时间,将自己手下的几名师长召集起来,对他们说道:“师长先生们,我刚刚接到了莫德尔元帅的命令。他命令我们的部队,在俄国人的包围圈还不够严密的时候,果断地实施突围行动。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

“将军阁下。”等路得措夫向部下们介绍完突围路线后,一名师长起身问道:“我们的坦克和火炮怎么办?我们突围的这条道路,可无法使用这样的技术装备。”

“全部炸掉。”对于这位师长的疑问,路得措夫很干脆地回答说:“就算我们无法带走这些技术装备,也不能将它们留给俄国人,所以要全部炸掉。”

…………

德军在炸毁了全部的技术装备后,全力地冲向了由巴哈罗夫将军的坦克第9军所控制的地段,企图从这里打开一个突破口。为了防止德军突围,巴哈罗夫连忙给戈尔巴托夫打电话求援:“司令员同志,敌人开始突围了,我手下只有三个坦克旅、一个摩托化旅和一个炮兵团,肯定无法挡住敌人如此凶猛的进攻,我希望您能尽快派部队支援。”

听到坦克军的防区遭到了德军的进攻,戈尔巴托夫顾不上向罗科索夫斯基请示,便立即派出了捷列莫夫的步兵第108师,配合坦克军进行防御。

德军为了摆脱被歼灭的命运,向坦克第9军和步兵第108师的防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面对蜂拥而来的德军,正在进行防御的苏军采用了远处用坦克炮和火炮轰击,近了用机枪扫射,力求能挡住他们的进攻。

为了突破苏军的包围,德军表现得异常顽强,他们排成的散兵队形如同海浪一般,一拨接一拨地扑向了苏军的防御阵地。前面的士兵被打倒了,后面的士兵立即踏着自己袍泽的尸体继续前进。

看到敌人如发疯一般冲过来,有些没见过这种阵势的新战士被吓坏了,他们用哆嗦的手里扣动扳机,射出的子弹却不知飞向了何处。

戈尔巴托夫在战斗打响一个小时后,给捷列莫夫打去电话,关切地问:“上校同志,你那里的情况怎么样,挡住敌人了吗?”

“是的,司令员同志。”站在观察所里的捷列莫夫上校,望着正朝己方阵地冲锋的德军,回答说:“我们已经成功地控制了通往莫吉廖夫的公路两侧,德军正在展开顽强的进攻。”

“顽强的进攻?”戈尔巴托夫听到捷列莫夫所用的这个词语后,不禁好奇地问:“上校同志,说说看,他们是如何顽强?”

“司令员同志,德军的驻地爆发震天巨响和冲天大火。”捷列莫夫有些慌张地回答说:“经过我们的侦察,原来是德国人炸毁了坦克、大炮,烧毁了汽车和村庄。为了突破我们的防线,他们组织了突击部队,向我们实施了进攻。

德军在季托夫卡地区对第444团和第407团的进攻最为疯狂,至少有2000名敌军官兵在强大炮火支援下,向我们的阵地冲过来。

进攻的敌人前进到离我们阵地约700米时,我们大炮开了火,距离约400米时机枪开始扫射,但敌人还是义无反顾地向前走。炮弹在敌人堆里爆炸。在机枪的怒吼声中,敌人一排排倒下。但法西斯分子踏着自己士兵的尸体继续往前走。他们为了打开一条通路,已经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我认为这是一种丧失理智的冲击,他们没有一丝一毫军人忘我牺牲精神的影子,而是处于某种半麻木状态。这一大群士兵的行进,与其说是一支部队要不惜一切代价以自己的意志使敌人折服,不如说是一群牲畜表现出的动物的执拗。但当时的景象确实令人惊心动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