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9章 淮南行(2 / 2)
后来,他靠着出神入化的骑兵战术,连战连胜,打得杨行密失去信心,彻底断了在中原获得一个立足点的念头,灰溜溜带着水师从徐州撤退。
水运虽好,但很多地方缺乏有通航价值的河流,一等国道还是十分必要的。
路线如何勘探,是工部、将作监的事情,他只需要将德音传至政事堂即可。
海州是北地第一大港,配得上一等国道。
疏浚运河航道之外,徐州方面也在着手修建一等国道了。
这个与魏博一样的晚唐烂疮,就这样渐渐愈合了。
作为南方开发最成熟的区域,淮南心向中央,那么海量的茶叶、丝绸、粮食便为朝廷所有,同时也对江南产生着极强的压迫力。
历史上的时空,杨行密成功地打了一次缩小版的“淝水之战”。朱瑾带着李克用“赞助”的五千骑兵,阵斩庞师古,挫败了朱全忠南侵的念头。
“陛下,其实淮南自唐以来,就心向朝廷。”中书侍郎萧蘧跟在他后面,说道:“安史之乱时,淮南便没让叛贼得手。藩镇割据时代,河东、剑南、淮南作为三大名镇,皆为朝廷所有。也就唐末以来,中枢权威丧失,方令杨行密得手。”
随着暖期的逐渐结束,经济重心的南移,确实不可避免,地理优势太大了。
徐州活了。
萧蘧也看向南方。
其实他现在已经有些感受到了。
当年攻徐州,夏、吴两军在此交锋过,双方伤亡都不轻。
其实这已经够了。
徐州如今就在整修这条路,主要是向北往兖州方向修,目前已经建了几十里的样子,极大方便了沿途的货物运输——现阶段最大宗的运输物资是粮食、煤炭和铁料。
邵树德信步走下大堤,踩在松软的田埂上。
时光最是无情,消磨了多少豪情壮志。
一等国道修到扬州,也是为了将淮南更好地融入整个北方经济圈。这里有着媲美江南的水运条件,有肥沃的土地和温暖的气候,还比江南平坦、田地更多,就农业时代来说,绝对不输江南。
回忆啊回忆,让人着恼,又让人沉醉。
邵树德站在淮水大堤上,凭河怀古。
陛下对扬州,应该只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心情。
反应到交通设施上,那就是水陆并行,无分轩轾。
秘书郎赵莹默默记下了邵树德的吩咐,并不多问。
邵树德离开徐州后,便乘上了一艘临时调拨而来的漕船,经下邳、宿预、淮阴,然后抵达楚州理所山阳县。
那一战,奠定了大夏开国的根基。因其意味着南方最强大的一个政权也无力北上干涉了,邵树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以夏代唐已经是顺理成章之事。
芦苇正中,野鸭扑飞而起,落下几片羽毛。
路上偶尔见到一辆四轮马车,风驰电掣般驶过,载着欢声笑语奔向远方。
坐镇宿州的全忠闻前线失败,直接撤兵,北上邢州打李克用去了。
渔人驾着小棹,在河面上划来划去。待在夏日,这些河湖之上,便会满布菱角、荷花,河湖之内,螃蟹、游鱼密密麻麻,肥美无比。
时溥、朱全忠时代被彻底打残废的徐州,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和平后,人口渐复。
“该去扬州看看了。”邵树德回到了驿道上,看着晴朗的南方,说道。
说句难听的,若非邵树德个人意志,海运根本不可能大发展。两者并行不悖,共同发展才是王道。
再往前,淮南爆发的大战更是不知凡几。
朝廷如今真正重视的,还是纵贯河北、河南的大驿道。即从北平府出发,一路向南,经河北、河南,抵达淮南扬州。
邵树德一直在徐州逗留到了正月二十五日,随后才沿着并未结冰的泗水航道,一路南下,前往扬州。
地方官府也非常重视。
西京三大内(太极、兴庆、大明三宫)、东京两大内(紫薇、上阳二宫)、北京临朔宫,圣人都住过几年。南京扬子宫已经完工大半,收尾工作一两年内即可完成,现在其实已经可以住人了,圣人或许想去看看?
午夜梦回之时,他都有冲动,想要回到三十年前,哪怕皇图霸业毁于一旦。
从昌平县出发,通到临渝关,此段已全线通车。出临渝关后,又往营州柳城县方向修。这一段成本比较大,但也修得七七八八了,下面会不会往沈州方向修,还得看情况,暂时似乎没这个必要。
北方很多地方,渐渐已经无法两年三熟了,开始向一年一熟的方向滑落。而南方却可一年两熟,长此以往,财富分布将彻底逆转——从徐州一路南下,他看到了很多征兆。
大势如此,浩浩汤汤,无人能够改变。或许,该多派一些家族晚辈到南方去了,投入更多的资源,以占得先机。
离开楚州山阳后,圣驾沿着漕渠南下,过安宜、高邮,抵达扬州。
这个时候,烟花三月已近在咫尺。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