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詹老大(1 / 2)

加入书签

1、詹老大

巍巍秦岭横亘,万里波涛相连。雨霁后,茫茫云海,于群山中横亘着、盘旋着、翻滚着,煞是壮观。云层外,丽日当空,高天宝蓝,太阳的金辉如瀑布、似绸丝,轻柔地泻下来,洒满山顶,布遍云层,又透过云洞,洒洒地、直飘落平原去了。入秋时节,彩虹中,百岁老人詹老大屹立于将军崖巅,银须飞扬。他,已是大顺王朝第四代传人了,即将有重大决定,于是心潮澎湃。

想当初,自家先祖曾追随李闯王南征北战,东挡西杀。那气势,已是江山坐定。谁料,吴三桂背叛祖宗,叛国投敌,领清军竟一路杀来。霎时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自家先祖于是护李闯王且战且退,直至冲散,直至退进秦岭山中,还是遭团团围困,最后的几十名将士,硬是从崖上跳了下去,这才有将军崖,也才有詹家要在此守下去。守下去,为了先祖的遗愿;守下去,为了百姓的盼望。

然而,大好河山依然让清廷给占着,又糟蹋得不成样子,百姓们苦不堪言,更兼列强瓜分而成了国中之国。身为义士,何忍心将华夏之命运交予贼手,又何忍心让大好河山由一群鬼魅魍魉给占了?老英雄气冲牛斗,英雄气直贯九霄。他颤栗着,激愤着,于是追忆起詹家这二百多年艰苦的求索,艰辛哪。

自将军崖兵败,詹家后人于是默默地潜入关中,上将军崖,以此为依托,以出家为名,却以反清为己任。之后,他们悄悄地没入平原,查失散的将士,聚遗散的子弟,集遗老遗少,访贤达,结义士,建秘密的联络站。于是,第二任詹老大就由此诞生了。然而,面对的却是强敌。满清初入关,士气正盛,杀伐也汹涌,为图江山,不惜血雨腥风。但是,也遭遇汉人的反抗,谁肯甘愿?让自己的命运,要由异族来摆弄?羞惭哪,因此造反。然而也还为星星之火,等待燎原。于是,詹老大顺应时势,积极地组织人,大搞暗杀,专对官府,针对游散的八旗子弟,进一步惊醒汉人。汉人被唤醒后,因此联合,迅速成风起云涌。并且报名,要参军,顿使他的人马,人数很快达万人,后到十数万人。于是,詹老大决定:大举进攻。因此夺隘口,击重镇,捣大营,接连杀坏两任总兵,使百姓惊呼,士气大振,也让整个关中都为之沸腾了。

然而,清军却反扑过来,都疯狂了。他们从别处调来军队,多于数十倍的人,因此围攻。惨烈哪,义勇军人少,且多为百姓,又缺乏训练,于是败了。但是,却蛰伏下来,就偷偷地,再积攒力量,等待来日。来日终于到来了,时机也还成熟。可是,葛尔丹竟造反,因此搅局了。葛尔丹,草头王一个,虽表面凶悍,却胸无大志,因此滥杀,也就兵败如山倒,反帮了满清的大忙,还使清军趁机移师于西北。于是,詹老大悲愤道:“机会没了,这才初期呀,反打乱咱的部署。”

因此,处境艰难。而且,康熙还是个多寿的皇帝,始终屯重兵于西北,虎视眈眈。及至他的儿子,也一样,仍重心监视。如此一来,就使詹老大终生也得不到好机会。因此惨哪,可怜的詹老大,竟是在监视中郁郁而终的。但是,不容易呀,能在逆境中坚守,这需要多么强大的精神?

及至第三任詹老大,因此改弦更张,法先王李闯王之法,屯重兵于山中。于是,扎营盘,建山寨,扩大联营,声势再次浩大。哪岂料?大小和卓又造反,又反帮了满清的大忙。最可恨,还将人心扰乱了,于是思安稳。追缘由?还在于滥杀,便把人的心齐逼到朝廷那边去了。因此,詹老大长歌当哭,叹时运之不济。先王啊,将军崖下英烈们哪,要我如何敢耽搁?于是振奋,重新部署,因此指挥进平原,要大隐于市。多年以后,在浩瀚的八百里秦川,他们以大山为依托,就迅速建立了许多的分舵。有人开店铺,有人坐药堂,有人开武馆,有人游街走货郎,大的有舞台,小的是杂耍,先将自己都隐藏起来,然后等召唤。然而,詹老大始终也没有召唤,满清太强大了,依然屯重兵于西北。而且,乾隆也是个多寿的皇帝,也终生都监视着西北。这样,在最好的时光里,新老大也还是没有好机会,只能一直等。终于,乾隆熬不住了,因此归西了。于是,詹老大赶紧号令:及时出击,奋发图强。但是,由于时间拖得太久,太久太久了,自己人先懈怠了,因此指挥不灵。于是,詹老大懊悔,悲愤,急得吐血,终究撒手人寰,仙逝了。

等到第四任詹老大,也就是他自己,接任时还为婴孩。多亏于元老们倾力协助:一方面,收拢势力,凝聚人心;另一方面,无数次打败朝廷里的鹰犬,才使他们仍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及至自己长大后,正式接任,因此不敢怠慢,领导大小阵战数百战,令清军闻风丧胆。但是,也还是没有推翻朝廷。老英雄悲哀了,因此自责,就伤心道:“人生苦短,不经意已过百年身,于是就得让贤。”他已与元老们作了商议,要传位于自己的三孙儿,名詹顺。詹顺实乃好后生,以铁匠身份做掩护,早已在堪当大任。其一,护山里的安全。其二,做山中的眼线。其三,临机决断,他均做得很出色,能放心了。因此,老英雄倍感自豪,自己的事业有人了,却也百感交集,于是道:“想我詹家,也算是一门忠烈,历经数世而矢志不改。”不过,他很快也想到了他人,何止是詹家呀?是众志成城的功劳,詹家只是为号令,将士们积攒了果实。因此所谓矢志,是将士们用生命换来的,而且还是一直忠贞守卫的英雄们,然而却牺牲了。于是,老英雄觉得有愧,不知死过多少人,都是谁,又如何记得过来呢?大小阵战百余次,倒下多少英雄,阵亡多少将士?都值得记啊。老英雄在颤抖,内心在滴血。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说的轻巧,也太轻松了,都是命啊。可是,老英雄连自家死多少人也不清楚,都不想弄清楚,痛啊。最痛为三大战役,成为了刻骨铭心,锥心的痛。因此他不想想,不敢想,却又不能不想。那么多人呀,兄弟姐妹,一战下来,竟成为阴阳两隔,惨哪,实难形容。老英雄泪水纵横了,灵魂备受煎熬,觉得对不住他们,于是扪心自问:难道是决策的错,抑或是指挥失灵了?不能啊,但是却尸骨如山哪。为什么?为了信仰,共同的信念。信仰不能丢,岂敢丢?丢了,死去的人不成白死?前赴后继多少代呀。信念也不能忘,岂敢忘?忘了,先人的遗愿不就成一笔勾销,再谁来完成?这其中,还包含着民族大义。因此,先王不答应,英烈们不答应,长眠和不眠的将士们也不能答应。于是他就得坚守,护大旗,坚定信仰。然而,他却也再一次陷入到对三大战役的痛苦追忆,让灵魂又受煎熬。

头一役,为呼应活跃于南方的太平天军,他命八子齐上阵,率七千余弟兄,猛攻关中重镇西安城,后转战于平原,借以吸引清军主力,使其莫敢南下。其实,他与他们,理想与信念皆不同,但敌人一致,故此出兵,以为相互扶持。此一役,历时达两年以上,他却因此而失去了六个儿子,正像金沙滩一战上的杨继业,于战后数儿,越数越少,他的心如刀绞。但是,他激励自己:“打仗,岂能没有牺牲?身为主帅,这是必须具有的气度。”因此,他如是总结:“经此一役,瓦解了朝廷,动摇了清廷的根本,奠定出一个太平天国,也就够了。”

第二役,于太平天国兵败,依然有一支剽悍的黑旗军,游弋于南方,然而已是异常地艰难。为此,他派人,专门捎书信,请求向北方靠拢,以为联合,或构成犄角之势。但是,人家不听啊,也想避风险,却又向南方远离。就左冲右突,一路呼号,却还是身临险境了。于是,他赶紧下令:积极策应,多地出击。因此夺隘口,攻重镇,捣县城,许多要塞与清军几经易手,使清军手忙脚乱。但是,黑旗军还是败了,连自己也损失惨重。为此,将士们起抱怨,叫道:“就不该救,刚愎自用,浪费多少好机会,却还是向南,既未绕开清军的锋芒,又还远离犄角之势,冤哪。”于是,他就讲:“毕竟为义军。况且,我们也成孤军了。但是,满清的灭亡,已为期不远,外在列强横生,内在内政凋敝,于是民不聊生。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将士们应该看长远,也还要顶冒风险。”虽然,他讲的自信满满。但是,他的心在滴血,又有二儿殒命了,仅剩的,一人还为接班人,即将升起的詹老大。然而,他还要忍,必须忍,他不能倒,反要劝别人,同样忍。可是,将士们不忍了,实难忍,反要请战,迎接第三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