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清世祖顺治帝(1 / 2)

加入书签

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九子,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一位皇帝,年号“顺治”。于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1638年)戌时生于盛京,为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九子,母为孝庄文皇后,在位18年(1643—1661)。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1661年2月5日)子时崩于紫禁城内的养心殿,年仅24岁。葬于河北遵化清东陵的孝陵。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龙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六岁即位

福临是以幼小之年在激烈政治斗争中被拥上帝位的。皇太极于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暴卒,由于未预定储嗣,所以在这一突发事件后,在其第十四弟、掌正白旗的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与其长子、肃亲王豪格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之争。争夺者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精明的多尔衮随机应变,提出动议,以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帝,由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他共同辅政,结果获得通过。

@强烈的优越感

福临于八月二十六日登上盛京笃恭殿的鹿角宝座,次年改元顺治。爱新觉罗·福临这位年仅六岁的童子皇帝,虽然尚不谙世事,但在满州人特有的尚武精神的熏陶下,却有一种好胜的性格和天然的优越感。在举行登位大典前,他出宫乘辇前往笃恭殿,乳母因其年幼欲登辇陪坐,他拒绝说“此非汝所宜乘”,显示出不可冒犯的帝王尊严。

@天下不知有顺治

当时真正掌握帝国实权的是他的叔叔多尔衮。多尔衮“凡一切政事及批票本章不奉上命,概称诏旨,擅作威福,任意黜陟”,“竟以朝廷自居”。“其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盖造府第亦与宫阙无异”,“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实际上造成了“关内关外咸知有睿王一人”的局面。

@十四岁亲政

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多尔衮病逝于喀喇城。顺治八年正月初六,福临将多尔衮同母兄英亲王阿济格以谋乱罪“幽禁”,十二日后御太和殿宣布亲政。此年他虽仅十四岁,但“坐殿上指挥诸将,旁若无人”。二月二十一日,福临颁谕追论多尔衮罪状昭示中外,“罢追封、撤庙享、停其恩赦”。

@铲除多尔衮亲信余党

亲政后的顺治立即下令处死谄附多尔衮而握有实权的大学士刚林、祁充格,后又杀掉固山额真、吏部尚书谭泰,令阿济格自尽,这一系列的措施沉重打击并消除了多尔衮派的势力。在根本上稳定了政局之后,顺治九年正月,福临谕内三院说:“以后一应奏章悉进朕览,不必启和硕郑亲王。”三月又下令:“罢诸王贝勒贝子管理部务。”从而大权集于一身,他当上名副其实的满清皇帝。

@励精图治的帝王

顺治曾在座右自书:“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以警策自励。他博闻强记,耽爰诗赋戏曲,每于绝妙辞章,赞赏不已。但他并未忘记君主的身份,对经书也下了不小的功夫。他尤善于思索,常以致用。大量的汉文典籍对他影响极深。在研读典籍中,他对孔子、朱元璋以及朱由检发生极大兴趣。从这几位人物的思想活动中,悟得了治国安民的道理。

@推行教化

福临亲政之时社会很不安宁,内地反满斗争连绵不断。因而福临感到巩固统治的当务之急是收买、安抚汉人,镇压反抗。为此,他努力推行教化,以加强思想统治。福临膺服孔子,他号召臣民尊孔读经,提倡忠孝节义。他亲政后的第二个月,即遣官赴孔子故乡阙里祀孔子。九年九月他亲率诸王大臣等到太学隆重释奠孔子,亲行两跪六叩礼。

@重用汉官

在争取汉人地主,提高汉官权力,重用汉官方面,福临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努力。他已感觉到满汉的和谐对维系统治的重要,决心改变“各衙门奏事,但有满臣未见汉臣”的现象,于十年(1653)正月谕内三院:“嗣后凡奏进本章”,要“满汉侍郎、卿以上参酌公同来奏”,以达到满汉的“一心一德”。尽管实际上难以完全做到,他对汉官的态度也总有反复,但他提高汉官权力的思想却有所发展。

@拉拢汉族上层人物

福临对汉人地主的上层人物,极力笼络。他以皇太极第十四女下嫁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以示优宠。大学士党崇雅告老还籍时,他两次破格召见,赐坐,赐衣帽、靴袜、茶饭,“温语慰劳良久”,并特命满大学士车克送行。顺治十五年(1658)状元、翰林院修撰孙承恩英年早逝,他“深悼惜之,赐白金三百两归其丧”。对洪承畴的重用,更突出地反映了福临争取汉人的勇气。

@招抚政策

福临在政治上积极推行宽松和招抚政策以缓和矛盾,对各地出现的反抗斗争他不主张一概坚决镇压。他亲政的第二个月谕兵部说:“朕思各处土寇本皆吾民,或为饥寒所迫,或为贪酷官吏所驱,年来屡经扑剿,荡平无期。皆因管兵将领纵令所部杀良冒功”,“真贼未必剿杀,良民先受荼毒,朕甚痛之”。因而下令“不得轻动大兵,使玉石俱焚”。

@真心想要招安郑成功

顺治九年十月,福临指示浙闽总督刘清泰招抚郑成功。他故意开脱郑成功的“罪过”,把郑所以抗清的原因归结为“必地方官不体朕意,行事乖张”和多尔衮对降清后的郑芝龙“看守防范”而使“成功等疑惧”所致。福临保证如郑成功听抚“归顺”,“许以赦罪授官,听驻扎原地方,不必赴京”。十年五月,福临又特颁敕谕对郑氏家族大加封爵,再次赞扬郑芝龙降清大功,指责多尔衮与地方官吏之咎。

@收容孙可望

顺治十四年末,大西军将领孙可望同李定国争权斗争失败,在丧失了十几万军队之后,走投无路,仅携数百人仓皇降清。福临接报后“深为忻悦”,称赞孙可望是“识时俊杰”。他说“凡悔罪投诚纳土归命者,不特赦其既往,抑且优加封爵,俾享尊荣”。于是特封孙可望为义王,“以示优眷”。福临想以此表示其招抚的坚定意志与许诺必践的信义。

@重视蒙藏

福临极为重视与蒙古、西藏等边疆民族的联系。他深悉蒙古西藏笃信喇嘛教,“惟喇嘛之言是听”,因而奉行自皇太极以来宠幸喇嘛的政策。顺治初年多尔衮摄政时曾遣官往请五世**喇嘛赴京,**应允辰年即顺治九年(1652)前来。十二月**到京“进献马匹方物”,福临特于南苑接见,“赐坐,赐宴”。次年四月遣官赍金册金印赐五世**喇嘛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喇嘛”。

@吸取明亡教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