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台湾(2 / 2)
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施琅渡海攻占台湾,郑氏投降。康熙二十三年,设台湾府,治所仍在台南府城。台湾府隶属福建,及至雍正年间,应汉人拓垦范围扩张又增设彰化县、淡水厅,并将原隶属台湾府之澎湖改设为澎湖厅,诸县皆位于台湾西南沿海。
清廷在统治之初,先是将十几万在荷郑时期就已居住在台湾的居民强制遣返大陆原籍,又厉行海禁,对大陆人移民台湾严格限制,禁止携带家眷,故渡台者多半为单身男子,或是已有家眷,但受限制无法携带妻子来台的已婚男子。“饥来饱去”,“人众不下数十万,皆无妻孥”,“春季赴台耕种,秋收回籍”。并且清廷本身即有多次下令“汉番禁婚”,断绝自明郑以前即有之汉番结亲社会。并在澎湖屯驻重兵,而台湾也调驻内陆清军,以三年为一班,施行班兵轮调。如此作为,为的就是削弱岛内的反抗力量。
然而清廷的这种政策效果并不好,台湾岛内民变频,所谓“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民风极为剽悍。最终使得清廷政策沦为一张空纸,闽浙一带的贫瘠百姓陆续迁台。到了乾隆年间,台湾百姓已接近百万,遍布于各地。
清国法律规定:十户设甲,十甲设保,十保设里。刚开始时,实行里甲制的台湾、凤山、诸罗三县,虽然同时推行保甲制,但由于地旷人稀,实际上无法象内地一样实行完整的保甲制。到了现在各里的村庄数目增加,人口人数既多,每年开报丁口都是任意填写,并不实力清查,里甲制度同样也是个空架子。
上次得益于爱娜,夏雯被解除软禁后,担任了一个职务——负责接应广东福建台湾一带的清国偷渡者。海克的本意是想多招募些清国农民,来伊里安岛开垦土地,解决因人数剧增而产生的粮食问题;而夏雯趁此重新和台湾的天地会组织接上了头:虽然夏雯属于广东天地会,但都是一个组织嘛,“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于是夏雯光荣的加入了台湾天地会。
因此,夏雯很了解台湾目前的状况:台湾应该是一个种稻子的好地方,按理说迁来的移民是饿不着肚子的,可田野里的稻谷往往还没彻底黄熟,就被匆匆割下来运走。台湾的清军在村镇之间团团转悠,奸猾的衙吏大斗大斗的称量,台湾民间的稻谷仿佛是岸滩的沙粒被潮水卷滚而去。数以万计的民户只能拿着一袋袋明显不够数的银钱,看着辛苦勤劳打下的粮食被一车车的拉走。
这所以出现这样的事,那是因为台湾官兵勾结,他们把台湾的大米强行买断,再用高价卖给闽浙一带的米商,而这些米商最终会将粮食卖到内陆。对台湾地方官府来说,似乎几年前的林爽文事件只是个偶然事件,官员们只知道鱼肉百姓,中饱私囊,哪管什么江山社稷——让乾隆爷操心去吧!
官府的肆意压榨,刺激了民众的外逃,但大多数没路子没钱的贫苦人,只能选择沉默——林爽文反抗了,结果被千刀万剐,谁敢做出头鸟呢?
“来个里应外合,一战定乾坤!”既然台湾内部矛盾如此尖锐,爱娜认为只需要在外部轻轻一推,清廷在台势力将灰飞烟灭!
爱娜又将蔡牵的事迹告诉了夏雯,最后师徒二人商定:兵分两路,爱娜负责寻找蔡牵,与其合作,进占台湾;夏雯负责潜入台湾,鼓动天地会残部起事,作为内应,大事可成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