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华侨卷商店(1 / 2)

加入书签

自行车踩得溜儿, 穿过玉花胡同, 温教授将车停放在一个两层楼红砖红瓦建筑前, 门口有数个刷着红漆的大柱子, 他提起信封袋, 办脚踏上台阶。

对面八十平米的大型国营综合商店里, 忽而传来一声熟悉的中年男子声音,正是他要见的上级领导:

“老温, 看这里,看这里!”

温教授眼皮跳两下,把文件袋子往胳肢窝一夹,转身往国营大商店方向走去,与红色柱子相对,这商店外面,是深蓝色大柱。

踏上最高台阶,他便看到几位中老年男子, 坐在商店酒馆区,高高的柜台上放着装着散酒的大玻璃瓶, 旁边的红木桌椅上。

面前放着酒杯与花生米、红枣糕等, 他们喝得面色红润, 嘻笑颜开。

正好中午时间,几位老朋友在商店里相聚, 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只是对于粮食物资供应稀缺的六十年代初, 上京部分居民同样吃不饱饭, 不爱贪图享乐、更惦记人民群众的温教授, 脸色微微下沉,转瞬即逝。

要说领导们如此花费,可不是贪污腐败受贿,花得都是正常手段,不犯法、不犯程序,请客吃饭花自己钱票。

嫉妒心谁都有,但他管不着。

“王领导,刘同志,这两位人民同志,怎么今天想到聚在一起喝酒?莫非有啥好事不成?”

温教授挂上客套礼貌的微笑,走向红木桌,下意识护着文件纸袋,笑着道。

王姓领导今日心情不错,笑眯眯招呼他坐下,还笑着将其他二位朱、林姓同志介绍一番,都讲究和气生财,气氛顿时热闹起来。

平日里他们也很难得聚在一起,上面确实有一些好事,又正好遇到,所以才来这华侨国营商店里消费一番。

在国内所有省级大城市内,除去国营商店、国营供销社,还有国营华侨商店,里面只能用外汇卷或华侨卷买东西。

最先从粤东开始,之后各地城市纷纷学习。

侨汇券是国内侨眷收到收到国外或港澳台亲人寄来的外汇后,依照官方汇率兑换成人民币,同时再领取不同的数量。

当然,庆祝喜事不会对动物园教授讲,他是科研人员,也不懂这些。

但王领导负责上报大熊猫这一块儿,知道上头说不上重视,但关注还是不断的,他跟温教授平日里工作关系挺和谐的。

因此,见到温教授,他想到某些事情,也把他请过来。

“售货员,再来一斤高粱酒,一碟花生米,一碗韭菜猪肉馄饨。”刘同志高声喊道,馄饨肯定是替新来客人点的。

温教授把文件放在安全地方,连连摆手笑着客气道:“不用,不用——”

他很少来华侨商店里,即使来也是朋友请客,因为这里虽物种丰富,精贵物品比比皆是,但只能消费外汇卷或华侨卷。

准确来讲,它是一种外币引进种花国的高消费手段,对于国家是有利的。

只是能进入华侨店买东西的人,在六十年代初,绝对不会饿肚子,这是令人眼红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刻,普通居民每月28斤、铁饭碗们月30斤;瓜子,过年每人限购二两;红糖、奶粉、鸡蛋、鲫鱼是特供产妇的营养品,每人不过一两斤,还必须凭婴儿出生证购买。

但按种花国银行规定,侨眷用侨汇兑换人民币后,每100元可供应粮食80斤,糖5斤,油4斤,猪肉3斤,棉布20尺等,不限量,仅需提供卷。

对比起来,有国外或港澳台亲人的人家,在红色关键严打时期以前,过得十分舒坦,精贵品粮食样样不缺。

温教授虽然是铁饭碗。

但也比不得这些有华侨亲戚的干部同志们,吃啥都有,家里什么都不缺,他亲人能填饱肚子,有一块手表,就算是大户。

华侨商店在短缺年代的致命吸引力,用知名作家一句话来讲,那就是要惹得人民群众“眼睛里渗出血来”。

王领导阻止温教授的发言,笑呵呵道:

“老温同志,这可不给我面子啦!花几张卷请朋友吃饭而已。”

温教授苦笑着接受,只觉得馄饨烫人,他实在不懂今天领导弄什么幺蛾子。

“要听闻温教授是国内最好的大熊猫研究人员之一,今日见到,果然一见,果然是人民好同志啊!”

旁边一位身穿中山装、高个子的中年英俊男子带着一脸客气笑容,双手恭敬举起酒杯,作禁酒状。

“林同志客气啦!”

温教授赶紧也跟着举起酒杯,笑着回敬这位一看气质不同的人,只是他咋觉得有些面熟,却不记得哪里见到过。

这好酒好菜,却不如家里老伴烧得白菜豆腐吃着舒坦。

王领导笑谈正事:

“这些资料是榕城水湾县碧山镇碧山村国营基地的最新资料?”

他似乎特意将一长串地名报出来,而且着重强调‘碧山’而字,林姓中年男子听到眼睛放光,温教授一头雾水。

尽管如此,还是将资料袋递过去,并解释道:

“是的,碧山村,陈教授他们发现许多关于大熊猫的最新经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