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节 立法精神(2 / 2)

加入书签

以后世的法律来说就是违反合同的规定,拖欠他人借款本息长达六个月。

这个事情,恐怕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第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民事合同纠纷。

在这个案件中,西汉王朝充分的体现了后世公知们所说的‘契约精神’,且严格保护债权人利益。

并且由皇帝亲自做出最严格的裁决违反了契约,故意、恶意拖欠他人钱款的河阳候,这个食邑两千户的列侯,从此烟消云散,消失在汉室政坛上。

而且类似的情况,不止是发生过一次。

在历史上,小猪朝时,小猪的表哥,周阳候田彭祖,就‘坐当枳候宅而不与’被一撸到底。

所谓‘坐当枳候宅而不与’,意思就是把宅邸当给别人,却又不给,耍无赖。

堂堂外戚,万户列侯,尚且如此。

其他人怎敢继续仪仗权势,胡作非为?

所以,汉代历史上的许多奇怪的事情,就都有了解释。

譬如,子钱家们居然敢明目张胆的放贷给列侯,还能十倍本息得偿。

但可惜,儒家上台后,一切都变了。

德主刑辅,春秋决狱,法律开始变得袒护有权有势的贵族官员。

泥腿子们失去了公平与正义。

以至于连后来有人哀叹:王侯贵戚豪富,尤多有之。假举骄奢,以作淫侈,高负千万,不肯偿责。小民守门号哭啼呼,曾无怵惕惭怍哀矜之意。(注)

但一切都已经然并卵,律法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但在此时,汉律依然是那个刘邦下令,命令萧何在秦律和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法律。

它虽然偏向贵族官宦,但却偏的不是太厉害,最起码,还坚持着战国以来最基本的立法精神,即:刑无等级,而法无疏漏。

对于周礼和那个已经跟着奴隶制一起下地狱的‘礼有等差’思想坚决抵制。

目前来看,抵制是成功的。

法家和黄老学联手,将一切试图借尸还魂的企图阻挡在门外。

这也是刘彻为什么对儒家不太欣赏的原因。

儒家有其先进的一面,也有其腐朽落后的一面。

其对周礼和周治的执着与顽固,在很多时候,其实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所以,刘彻目前正在积极的推动儒家变革和进化。

目前来看,变革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最起码,思孟学派已经复兴。

特别是今年的考举,刘彻故意将录取的儒家士子中的思孟学派的比例放大,甚至给好几十人开了绿灯。

皇帝的意志代表了思想和学派的方向。

所以,长安城里的思孟学派的论著和著作开始火了起来。

窦太后听完刘彻的话,沉默不语。

河阳候陈信的案子,在汉室,是耳熟能详的判例,但凡只要是涉及到民事纠纷上,这个例子就是绕不过去的铁例,也是老刘家用于威慑列侯外戚勋贵时的杀手锏。

闹的太过分了,陈信的下场,就是你们的下场。

窦太后心里知道,这次皇帝大概是动真火了。

仔细想想,窦太后也能理解。

几十个列侯抱团要跟皇帝掰腕子,这换了任何人做皇帝都是不能忍的啊!

这次皇帝能忍住,没有大开杀戒,真的是只能说‘圣心仁慈’。(未完待续。)

ps:注:这段话出自东汉着名的社会批判家和思想家王符所作的《潜夫论笺》我看的是清代的校正注释版。另外说一句,想了解两汉,这本书是绕不过去的。很多问题,王符都分析的很详细,包括前因后果,为什么这样。我看了很多写三国的书,说句实在话,要是穿越在三国前期,尤其是黄巾起义前,与其去搞什么诸葛亮养成,还不如去请这位王符帮忙,哪怕,只是得到他的着作《潜夫论笺》我觉得,也不下于一个诸葛亮了(对穿越者来说),很简单,这本书从方方面面分析了整个两汉的社会、经济、军事和律法制度,提出了很多严厉的批评,而这些批评直指当时社会弊政。这就使得穿越者能了解和清楚自身所面对的世界。这不下于随身百度了。但此书在当时并不出名,作者是个隐士,到隋朝才被重视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