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举步重整旧山河(4)(2 / 2)
船夫抬起头答道:“这是一艘行脚船咧,没有别的好处,就是行的稳当,用来载运大将军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郑云鸣又问道:“那您知道这八百里水面上有多少船只和渔民呢?”
船夫想了想说道:“那可说不好,这里鱼丰水也美,很多人都下湖靠捕鱼生活呢,盘桓在洞庭上的船只,几万艘一定有,人嘛,算上走水路的行脚船队一共也有十几万人吧。”
郑云鸣点点头,转过身来眺望片刻,指着远处树林掩映下的一处庄园说道:“那里就是张船主的家么?”
船夫恭敬的答道:“就是这里,平日逢年过节大家都要来给船主庆贺,小人绝不会认错的。”
这时候水面上一艘快船迎面而至,船上人喝道:“敢问是荆鄂军郑都统到了吗?”
任雄威站在船头喝道:“都统在此!”
那人点了点头,取下脖颈上挂着的螺号,嘟嘟的吹了起来。
螺号声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飘扬,芦苇中无数不知名的水鸟惊起,突然间不知数目多少的船只从岸边的芦苇从里钻了出来,有艨艟大船,有轻捷小舟,上面搭载满了洞庭的渔民,数量之多,行进之快,就似八百里水面一同鼎沸起来一般。
众人站在船上齐声高呼:“洞庭张船主恭迎郑都统驾临!”上万人的呼声直冲云霄,震得连水面上都扬起层层波纹。
杨掞轻声在郑云鸣耳边说道:“好大阵仗。”
郑云鸣说道:“事前已经通过了书信,他也知道这次咱们这次的来意,出动这么大的阵势,无非是想着收编的时候跟都统司多要些筹码。”
说话间船只已经靠了岸,张膛领着张惟孝和洞庭三十二船帮的船主都在岸边恭候。
郑云鸣移步上岸,张膛满面笑容的赶来参见。素来镇守一方的大将们对待义民的态度,不是呼来喝去就是随意打。能够派人送一封亲笔书信在时人看来已经算是该大将礼贤下士,不拘身份的谦卑之举。哪里有人见过大将级别的人物亲自到义军头领家中拜访的事情?
郑云鸣走这一趟可给张膛挣足了面子,当着三十二船主的面,郑云鸣称赞他“忠义可嘉”“急人危难”什么的,说的张船主红光满面,胜似儿子考取了状元郎。
众人群星拱月一般护着郑云鸣进了庄子,先让郑云鸣坐了上,张膛一旁相陪,接着是都统司的众人,等官员们坐定了,各帮船主才按照位次分别落座。
郑云鸣扫视了一眼座下行为粗鲁豪放的群豪,他知道京湖未来十年,不,二十年的命运,就要着落在这群人身上。
就凭大宋目前的野战能力,如果在水面上不能构成对蒙古人的绝对优势,是根本守不住京湖一地的。抱着这样的觉悟,郑云鸣决心建设一支真正强大的水上武装,不让蒙古人在大宋的国境里留下一只船、一片浮板。
所以才要加倍的笼络这些粗豪的洞庭渔民们。
他站起身来,高声说道:“今天本将来的目的,大家都已经听张船主说过了。不过在谈正事之前,本将还有三件事情要办。”
他招呼张膛道:“张船主上前来。”
张膛知道是受赏的时候到了,赶忙上前跪倒。
“督视府查洞庭义士张膛,赤心为国,勉力杀贼,襄阳平乱,与有力焉。特颁钱五千贯,布一千匹,金牌一面,彰其功绩,望更竭心尽忠,协助官军,赏不余一。”
郑云鸣弯腰将金牌放在张膛手中,微笑道:“今后的事情,还需要船主多多出力才是。”
张膛喜应,转身举起金牌,座中众人尽皆欢呼起来。
“那么第二件事情,我想听一个数目。”众人再度坐定之后,郑云鸣问道:“洞庭现在有多少丁壮,又有多少船只可以调动?”
张膛愣了一下,渔民大多都是文盲。虽然张船主是识文断字的人,但他能算清的也只有自己管辖下几千条船只,整个洞庭有多少船多少渔民他自己也不大说的清楚。
“但凡都统需要的人和船只,都统只要交待个数目,大伙儿当全力满足。”他只能用这种话事先敷衍一阵。
“此次洞庭募兵员额不过三千人。”郑云鸣解释说:“但仅凭这三千人单独阻挡敌人十多万人渡江显然是做不到的,所以一旦敌人侵入长江汉水,洞庭的各位必须动员起来,一同参加到保卫桑梓的战斗中去,所以事前我想得到一个大致的数目。”
座下的船主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站起身来向郑云鸣报告自己辖下船只和渔民的数量。大的一二千只船只,少的几百只,渔民和水手将尽数万人。
若是约束训练得法,就凭着这惯于风浪的几万壮丁也不会让蒙古人得了上风。但京湖依然需要精锐的正规水军来担任核心战斗任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