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她们的配合(2 / 2)
人不由自主地沿着少年时代的梦想,给自己的未来划出了路径,如果要改变,是非常困难的。按这个思路,所以有人说:人生的一切努力,只不过是为了成就自己的童年。
我不知道自己路往何方,没有驱动力,只是习惯。而被习惯驱使的,不应该是我这么年轻人应该有的想法,在安全区和舒适区呆久了,也会厌烦。
我很惊异老师傅,他是一个很好的样本,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观察他。
按理说,他这样的人,行走江湖,虽然靠嘴皮子谋生,虽然号称自己是骗人。但他本性不坏,还算是个善良的人。他所得到的收入,只不过是他作古老的街头心理咨询的回报。他并没做错什么,人们也不真信。
如果你是一个逻辑性强的人,就会很自然地明白。算命人自身生活过得一般,凭什么指导别人的人生?
人家来算命,并不一定是真要你指点迷津的。而是寻求心理安慰的,尽管这个词说出来不太好听。但实事就是这样,中国人,对没用的东西,就是这个态度,寻找寄托,振奋人心。
他应该是对中国人的心理状态摸得最透的人了,因为他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受冲击的心灵。那些犹豫、彷徨和试探,不正是心理冲突中最典型的表现吗?他的客户大多是处于这种状态,才在街上找这个过得一般的老头子的。
老头子以自身的贫穷和落魄的打扮,出现在顾客面前,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安慰。你想,这样一个号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的老人,他过得比我还惨,这我就放心了。瞬间,还提高了幸福指数,对不对?
他所见识的人生,包括选择时的尴尬,也应该是最多的。人生没遇到困难时,不会找他算命。选择没遇到尴尬时,不会找他算命。他大多以鼓励为主,其实是为对方振奋精神。人生的变数太大,只要不死,就有重新站起来的可能。只要存在,就有可能胜。
这个道理,适用于所有人生类型。从拟剧人格看来,人生就是舞台。只要你在台上,就有光彩的机会。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这句话,也许只是励志或者骗人,但你能说它错了吗?
对于游戏人生的人来说,游戏这一局完了,还有下一局。只要你仍然是玩家,就有机会获胜,哪怕是小胜,也会足慰平生。从概率上讲,哪怕是小概率事件,只要大量试错,也有走对的可能。
对于竞争人生或者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来说,竞争,在这千万亿人中,如果一场输了,那么还有下一场。你重新选择对手就是了。我不相信,在这几十亿对手中,你就打不赢一个人。也许,你还可以在疯人院里,打败百千万人。
人活一口气,只要自己不认输。
算命的老人,教你不认输,他就对顾客提供了最好的精神产品了。得到些钱财,是应当的。何况,他没发财,也没奢侈。
如果按学习经验来说,他应该是人生的智者了,因为他见得多。我的理由很充分,经历就是能力。他经历如此之多,如同每天看十几部精彩而真实的人生大戏,那么,他应该得出合理的结论。
这些结论,我不需要问,我想通过自己的观察,来研究他的倾向。
他对自己的人生选择,究竟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七十来岁的人了,在街边风吹日晒,游荡异乡,无论如何评价,也不是一个成功的人生。难道,这些年算命的经历,没给他人生提供什么帮助吗?
比如,这些天,他孙子开的店子已经开始走向正轨了,而他,坚持要搭我的车,甚至坐公交,都要到那条街上工作。摆摊,成了他生活的习惯。这种习惯,怎么就这么难改呢?在他解决了基本生活过后,还有这必要吗?
他是没有双休的,他的双休,就是天气不好的时候,街边没有容身之所。他也是没有节假日的,越是节假日,他越要坚持到最后。他这么忙,得到了什么?
他没得到什么,但这样就肯定地说,他的人生是失败的吗?不,也许,他觉得,仅凭自己的一张嘴,就可以养家糊口、走南闯北,也许他觉得自己已经超越了父母的生存方式,足以自慰了。
也许,在给别人作鼓舞性提示时,他在别的的笑脸上,看到了某种快乐,并且以别人的快乐,来安慰自己的人生。
当人群成为一个社会时,社会对你的反馈,就在人生意义上,形成一个独立的判断,也就是说,别人的评价或者反馈,就足以让你浪费掉或者说是享受掉整个人生。也许,师傅就乐在其中吧。
但疑问却是现实的,面对他的孙子,他最想帮助的人,他以其微薄的能力,却无法办到,这是他最大的痛,但无奈,这并不是他的追求,他在此,却饱尝失败和挣扎,他肯定痛苦过。
那一天,我们坐在后坐上,他对我神秘而稍带得意地比划手势,表明他今天挣了六百块钱,那种由内而外的得意和高兴,不是装出来的。他的希望和努力,得到了些许的回报,他满意且知足,只要不面对孙子的境遇,他本可以一直这样知足下去的。
一个如此经历丰富的人,无法完成自己最迫切的需求,无法为自己最爱的人作出有意义的努力,这肯定不是好的人生。他与我的性质不同,我是有能力,但不知道该向谁使。他是想使劲,却没劲。
那么,问题在哪里呢?
想了半天,好像得出了答案。他的问题,还是那个老话题。他因贫而困。困顿,让他没有力气走出循环,在底层旋转,耗费了他大半个人生。
他缺少一个机会。他一生最大的投资,应该是家乡那栋三层楼的房子了。他的成长和希望,都寄托在农村。而人算不如天算,今天的中国,希望必须寄托在城市,才跟得上人流的趋势。他以过去自己在农村的经历,以为高房大屋就可以娶得来孙媳妇,他想错了。
他想错了,并不是他不精明。在农民中,他应该属于最精明的那一类人。他想错了,是因为时代变化太快,谁也没想到。
我想起马恩在经典中的那句话的大意:资本主义如同有魔法一般,从地底下呼唤出巨大的生产力,一百年的时间,改变世界的程度超过了过去所有历史。
时代变了,每个人的青春都被撞了一下腰。
他只是缺少跟着时代一起向前的盲目的勇气。也许勇气是盲目的,不需要你看清方向。也许大多数发财的人,在出发前就根本没有看清,只要你出发,你行走,路边就可以捡着钱。
哪个富豪,在二十几岁出道时,想到有今天的成就?时代的列车太快,你搭上了,它就可以让你风驰电掣。
古老的农业社会,留给人们的价值观,有时是阻碍人前进的思维。土地不骗人汗水,努力就会有收获。在农业社会中,在技术没有升级、资本仅限于土地时,致富仅能靠劳动付出的多少和土地面积的广狭来积累时,根本没有想到,今天资本积累的速度。是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以乘数甚至是指数级地上升。
学技术学知识的机会,远比付出汗水更有价值。
他为孙子做的一切,不是没有意义,只是积累太慢,以至于,无法跟上时代,显得落后了而已。而今天,他所过的生活,从量上来看,还是超过了他的过去。
仅从现在在长沙的条件,就远远超过了他在武汉时的条件了。这个,我是直接的见证人。
当他和他孙子悟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因为失去了学技术和知道的最佳时间,那么唯一翻身的机会,就是资本了。年轻人不是没潜力,只是缺少一个机会。我作为资本提供都,也就是提供机会这个意义了,对他们来说,有可能改善他们的人生轨迹。
当然,可以把老师傅今天还在出摊的情况,当成他对孙子事业的不信任,或者说是不把稳。他还想保持生活的底线。得有吃有喝,这是他的底线。
他们这一代,经历过饥饿和寒冷,对贫穷到底的记忆产生了巨大的恐惧。如果家中没有余粮,总怕明天闹饥荒。如果家中没有余钱,就觉得明天就要欠债。他通过自己的劳动,要给自己和孙子的生活,上一个保险。哪怕保额比较低,但只要存在,就有机会。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是一种习惯,他已经适应了心灵导师的角色,并在这个角色中找到了熟悉的快乐。如果仅凭爱好工作,那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我曾在街口远远地看着他,在他没有发现我的时候。那时,阳光洒满街道,人群混杂而温暖。他端坐在街边,如同一个景物,固定而安详,与流动的社会形成对比。偶尔寺庙的钟声响起,如同灵魂在最遥远的地方召唤。三种不同层次的同维体现,产生了某种玄幻的感觉。
我有点感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