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中医开颅(1 / 2)
郑翼晨拿起手术刀,感受着细薄的刀刃传来的锋利感,神情前所未有的专注。
既然西医外科,已经救不了雷动,不妨试一下中医外科的手术!
今夜,失传千载的《黄帝外经》,要重新绽放异彩!
西医外科手术进行前,有两个很关键的步骤要处理。
第一个步骤,就是严格的无菌操作。
郑翼晨手中的手术刀,自然不是无菌的手术刀,卧室内也充满了各种有害的病菌。
用这种器械,在这种环境下动手术,病人往往会因继发的感染炎症致死!
如果一个正统的西医外科医生看到,也会斥之为草菅人命。
无菌操作,这是横亘在郑翼晨面前的第一道天堑!
这也是郑翼晨在第一眼看到《黄帝外经》时,看不下去的原因:书中并没有记载中医特色的无菌操作流程,仅仅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郑翼晨遥想千年之前,神医华陀进行外科手术时,似也没有有菌无菌的讲究。
古人的医疗条件低下,自然不可能创造出无菌的手术环境,但是做完手术,也没听说病人术后感染而死的事例。
这中间,必定有着玄机和猫腻!
郑翼晨相信这个玄机揭开时,一定是十分简单的,《黄帝外经》字字珠玑,不愿多费笔墨描述,自然是因为这个方法,实在是太过粗浅了!
就是这个粗浅的方法,使得郑翼晨对《黄帝外经》望而却步,没什么翻阅的心情。
直到几个月前,他得了李三光,陈勇,梁思群这三个外科医生的传授,终于在外科手术方面,卓有成就,这才开始重新学习《黄帝外经》。
在他将西医外科的知识与《黄帝外经》的内容,两相比对时,突然有了一个奇思妙想:西医所谓的病菌,套用中医词汇,其实就是外在的邪气。
手术过程中,病菌之所以容易侵袭人体,是由于人体自身免疫机制的低下,才给了病菌可趁之机。
西医中的免疫机制,与中医一直强调的正气,何其相似!
病菌侵入人体的过程,用中医知识解释,叫“正气虚弱,邪必入侵”。
反过来说,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
郑翼晨想通了这一点之后,意识到自己终于掌握到了一个关键要素:何必想着消灭病菌(灭邪气)?只要用某种方法,加强人体的免疫机制(强壮正气),就能使病菌无法侵入人体(邪不可干)!
按照西医的说法,人体共有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免疫器官还有淋巴细胞组成。
对于人体来说,皮肤和黏膜构成的第一道防线,足以抵挡大部分的病菌。
手术中的病人容易被病菌感染,就是因为失去了这一道天然的屏障。
西医方面,要想提高免疫机制,也只有往微创的方向研究,尽量减少破损皮肤。
中医医学中,起到抵御外邪作用的,是卫气。
人体有营卫二气,营气主内,卫气主外。
《灵枢。本藏》有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卫气主拱卫人体,具有温养内外,护卫肌表,抗御外邪,滋养腠理,开阖汗孔等作用。
卫气一经激发,就能在人体体表树立了一层抵御外邪的屏障,不会受到空气中那些菌类感染,就相当于外科的无菌操作。
相通这一点之后,他刮了自己两记耳光:这么简单就能推理出来的东西,居然要思考那么久,难怪《黄帝外经》压根没有记载。
经过一番研究,他也找到了能激发人体卫气的几个穴道,佐以《灵针八法》的针法,绝对能使术中病人正气充足,邪气无法伺机入侵。
第一道天堑,终于被他跨越了。
第二个步骤,则是麻醉。
西医麻醉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是很多时候,都难免会出现一些副作用。
↑返回顶部↑